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VW ID.Buzz 第一眼:让货车再次酷炫的 EV

Posted on 2022-04-19

我们正处于电动汽车革命的中间,每天都感觉好像有一辆新的电动汽车、卡车或 SUV 上路。但如果你想要一辆电动货车,你的选择就会受到很多限制,而这正是大众希望通过即将推出的 ID.Buzz 解决的问题。

不幸的是,我无法参加 ID.Buzz’s在SXSW正式亮相,所以当我听说它将在纽约国际车展上再次亮相时,我一定要停下来看看。现在从技术上讲,大众并没有把 ID.Buzz 称为面包车,所以我会让你决定这个东西在其他电动汽车中的位置。但我们所知道的是,它计划在 2024 年某个时候开始销售,配备 77 kWh 电池和两排座椅,适用于欧洲车型(这是大众展出的版本)或整整三排座椅和美国市场的底盘稍长。其范围和价格等其他规格仍有待确定。

虽然 ID.Buzz 的欧洲规格版本只有两排统计数据,但美国型号将具有更长的轴距和完整的三排座椅。

山姆卢瑟福/Engadget

但不要误会,不像无数的微型巴士概念在过去的 20 年中,我们已经看到,这是一款可量产的汽车,所以它或多或少是您在经销商处看到的。而且我认为它看起来非常棒,实际上令人印象深刻。通常,当您考虑购买面包车时,感觉就像您放弃了时髦或酷,转而支持实用性。

就像原版一样,大众保留了 Microbus 的双色调配色方案。虽然这对你的口味来说有点过分,但也会有不那么华丽的单色油漆工作。同时,为了将微型客车的设计带入 21 世纪,该公司在许多细节上都采用了极简主义,选择了简洁的线条和前后大 VW 标志,以及使公共汽车看起来的黑色支柱就像它戴着面罩一样。

在内部,大众通过使用与前格栅相同的菱形图案以及采用无动物内饰和纯素皮革的双色调内饰来延续新造型。信息娱乐系统类似于大众 ID.4 ,方向盘后面有一个小显示屏,中间有一个更大的触摸屏,运动图标可以与 Buzz 的油漆工作相匹配。还有一个穿过挡风玻璃底部的薄灯带,用作平视通知系统,尽管我没有看到它的实际作用,因为它通常只在汽车行驶时才会激活。

关于 ID.Buzz 的内部,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可用性方面的小细节。我发现不少于四个 USB-C 端口——每扇门都有一个——我敢打赌,美国版的第三排乘客至少会多出一两个。大众还做到了,您可以完全拆除前排座椅之间的中控台,为乘客提供更多活动空间。它甚至还加入了一些有趣的复活节彩蛋,比如前排乘客内门把手后面的笑脸和后挡风玻璃和后排座椅底座上的小 ID.Buzz 标志。虽然大众手头没有它,但甚至还有一个配件可以放在后备箱中,以创建一个扁平的装载架。这意味着您可以在后面放一个床垫,然后将 Buzz 用于露营之类的东西,这是旧 Microbus 的最佳选择之一。

散落在大众 ID.Buzz 周围的众多复活节彩蛋之一。

山姆卢瑟福/Engadget

或许最重要的是,当您退后一步展望未来的面包车市场时,大众汽车凭借 ID.Buzz 引领潮流。当然,福特正在开发电动版的全顺,而梅赛德斯拥有电动版的 Sprinter。但那些被设计为商用车,不是普通人可能购买的东西。这有点令人难过,因为在城镇附近短距离运送孩子或动物是电动汽车的完美用例。

因此,当 ID.Buzz 最终在 2024 年某个时候到来时,它将远远领先于像克莱斯勒太平洋,目前仅作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存在。大众不仅对经典进行了重新诠释,ID.Buzz 还是一款开创性的电动货车。哦,如果你只是想搬东西,大众也计划制造 ID.Buzz 的货运版本。

原文: https://www.engadget.com/vw-id-buzz-first-look-an-ev-that-makes-vans-cool-again-145008811.html?src=rss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nrique Dia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tt Stoller
  • Mert Bulan
  • Mostly metrics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