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在爱尔兰小村庄 Dundrum 的一个奶牛场,四位技术专家——Maxim Dressler、Ryan Lasmaili、Shaun McBrearty 和 Tilo Weigandt——集思广益地解决了他们认为是数据安全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未加密的文本文件。根据 CyberArk 委托进行的 2016 年调查,40% 的组织将管理员密码存储在 Word 文档中。 Entrust 于 2021 年发布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只有 42% 的组织使用加密来保护客户数据。
受到趋势(以及巨大的潜在市场)的推动,Dressler、Lasmaili、Mc Brearty 和 Weigandt 开发了软件,让公司无需先解密就可以处理完全加密的数据。然后他们将其商业化,创立了 Vaultree ,该公司以软件即服务的模式出售对软件的访问权。
“大多数公司都对服务器上的静态数据进行加密,为此通常会牺牲安全性来换取性能速度。然而,当他们的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在应用程序中使用数据时,这些数据是未加密的并且容易受到攻击,”首席执行官 Lasmaili 通过电子邮件告诉 TechCrunch。 “未加密的数据与第三方公司共享,造成更多的网络漏洞……我们想从根本上抓住问题,直接在实时生产数据库环境中进行完全加密的数据处理,实现真正加密的明天。”
Vaultree 使用一种称为“同态加密”的加密形式来保护数据。与传统的加密形式不同,传统形式的加密数据在不解密的情况下就不可能使用,同态加密允许软件执行计算、搜索或分析,就好像数据没有加密一样。使用同态加密,用户不必交出他们的加密密钥。如果发生数据泄漏,加密会使坏人无法使用——至少在理论上是这样。
虽然不是新的——最早的同态加密方案之一是在 1978 年提出的——但最近的创新使同态加密可以在当今的硬件上大规模实施。
“第三方应用程序 [能够] 处理加密的‘Vaultree’d’数据,就像它被解密一样,从而实现无限制、轻松的协作,”Lasmaili 说。 “操作性能不受抑制,[t]这里没有插件、代理或 API 等复杂性……[E]可以使用现有的技术堆栈和数据库架构。”
同态加密市场不断增长,而 Vaultree 只是为满足这一需求而兴起的几家初创公司之一。 (Global Market Insights 预测到 2030 年该行业的价值可能达到 3 亿美元。) Ravel和Duality是另外两个; Duality 最近为其硬件加速同态加密技术赢得了价值 1400 万美元的 DARPA 合同。
需要明确的是,所有同态加密平台都有其缺点。由于同态加密与低性能作斗争——加密文件往往比未加密的文件更大——对于某些计算量大的应用程序来说是不可行的。它也不提供“经过验证的计算”;如果没有额外的步骤,同态加密不能保证执行了正确的计算。
Lasmaili 没有直接解决这些限制,只是声称 Vaultree 平台提供了高于平均水平的性能。但他断言,Vaultree 通过在公司可以加密的内容方面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来改进竞争对手的平台:使用中的、静止的或传输中的数据。
Vaultree 是 Google Cloud 的合作伙伴,提供其声称的首批完全托管、功能性使用中数据加密方案之一。对于本地设置,Vaultree 提供了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让客户可以将其技术融入到他们现有的软件环境中。
投资者显然喜欢他们所看到的。 Vaultree 本周结束了由 Molten Ventures 牵头的 1280 万美元 A 轮融资,Ten Eleven Ventures、 SentinelOne、Elkstone Partners、CircleRock Capital 和 Cyber Club London 跟投,2021 年 10 月的种子轮融资总计 330 万美元。
“企业可以选择加密或不加密哪些数据库、列甚至列名,并通过精细的访问级别进一步降低风险,”Lasmaili 解释道。 “Vaultree 不持有客户数据或密钥——控制权和所有权完全属于使用我们工具包的企业。”
Vaultree 拥有 48 名员工,迄今已筹集了 1640 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声称最近已经吸引了“几家跨国公司”,包括美国、欧洲和“国际”医疗保健行业组织和金融机构作为客户。 (Lasmaili 拒绝透露 Vaultree 的客户群规模或早期收入数字,或烧钱率。)随着 Vaultree 准备经过长达数月的测试后,使其服务普遍可用。
“网络安全是最重要的技术领域之一,在克服潜在阻力方面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当被问及当前的经济环境及其对企业的潜在影响时,他补充道。 “在过去几年中,加密尤其受到了广泛关注,我们能够在这些时期获得如此重大的投资,这证明该领域的重要性和规模正在进一步增长。 Vaultree 本身高度重视研发,在密码创新开发和专利注册方面不断努力,始终处于数据保护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