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Spotify 创始人投资 AI 武器技术后,五支独立乐队退出 Spotify

Posted on 2025-08-31

音乐_64.png

《卫报》写道,目前来看,2025年Spotify的流失潮并非洪水猛兽,而是涓涓细流。五支“在独立音乐圈颇受欢迎”的知名乐队即将离开,但他们并非“那种能积累数十亿听众的乐队”。“尽管如此,这仍然意义重大,因为,嗯,这种事情本来就不应该再发生了。”在Spotify成立初期,许多乐队和艺术家拒绝与其合作,当时这家流媒体平台距离完全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到了某个时候,他们似乎集体意识到,抵抗是徒劳的,Spotify已经赢了,那些乐队不得不屈服于其不那么吸引人的模式……艺术家们的默许与Spotify和那些曾视其为毁灭者的唱片公司之间关系的密切同时发生——这当然并非巧合。一些大型唱片公司已经找到了从流媒体中赚取巨额利润的方法:Spotify 去年支付了 100 亿美元的版税——尽管许多艺人会指出,在唱片公司分走分成后,只有一小部分最终到达了他们的手中……那么,这五支乐队为何接连相继离开呢?导火索是 Spotify 创始人 Daniel Ek 宣布领投了一笔 600 欧元的融资,投资对象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武器技术的德国国防公司。这足以促使旧金山老牌古怪噪音流行乐队 Deerhoof 跳槽。“我们不希望我们的音乐害死人,”他们在 Instagram 上直言不讳地解释了他们的举动。这似乎也是其他乐队离开的动机,尽管 GY!BE 乐队没有加入任何社交媒体平台,他们从 Spotify 以及除 Bandcamp 之外的所有其他平台上下架了他们的音乐,但没有发表任何声明,而 Hotline TNT 的声明似乎将此视为更广泛意识形态分裂的一个重要因素。声明中写道:“这家自诩为所有录制音乐的管理者的公司,毫无疑问地证明了它在任何方面都与乐队的价值观格格不入。” 这反映出更广泛的艺术家对这家即使以其自身标准来看也经历了争议的几年的公司感到不满。当然,还有利兹·佩利(Liz Pelly)出版的一本名为《情绪机器》(Mood Machine)的巨著,书中详尽解释了为什么 Spotify 的模式对音乐人如此有害,包括有人指控这家流媒体平台在其播放列表中填充“幽灵艺人”,以进一步压低流媒体播放量,从而减少支付给真正艺术家的版税(Spotify 对此予以否认)。这家流媒体平台继续以令人沮丧的方式修改其模式——例如将流媒体播放量少于 1000 次的艺术家取消货币化,或者推出新的捆绑策略来降低版税。与此同时,该公司——以及其他流媒体平台——一直在努力监管平台上 AI 生成的曲目和艺术家的稳定流动……将自己从如此重要的平台上移除风险极高。但如果他们能够成功,这种牺牲或许是值得的。正如 Hotline TNT 在声明中所说:“一个更酷的世界是可能的。”《卫报》的文化编辑补充道:“我最近更多地使用 Bandcamp,甚至——天哪——还买专辑……”“也许,不仅要戒掉对 Spotify 的依赖,还要戒掉 Spotify 引导我们消费音乐的方式,才是唯一的答案。那样,一个更酷的世界或许就有可能了。”

twitter_icon_large.png facebook_icon_large.png

在 Slashdot 上阅读更多内容。

原文: https://entertainment.slashdot.org/story/25/08/30/1850237/five-indie-bands-quit-spotify-after-founders-ai-weapons-tech-investment?utm_source=rss1.0mainlinkanon&utm_medium=feed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andon Skerritt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