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Rode 声称其新的播客友好型 NT1 提供“无法剪辑”的音频

Posted on 2023-02-21

当麦克风已经存在 30 年时,它一定在做正确的事情。 Rode NT1可以说是该公司的旗舰工作室麦克风和品牌名称的起源故事。麦克风最初被称为 Rodent1,简称为 Rode NT1,其余的都是历史。今天,该公司推出了第五次迭代,其中包含两个关键更新,应该会引起播客和歌手的兴趣。这些将是 32 位浮点记录和添加 USB 连接。

包含 USB 可能感觉应该一直存在,但通常“专业”工作室麦克风只有 XLR,USB 是桌面麦克风的备用。时代在变,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寻找经典的麦克风,但不需要使用音频接口。现在,有了 NT1,您就可以两者兼得。 USB 连接隐藏在现有 XLR 端口的底部。这是一个聪明的解决方案,但您将需要一根 USB 电缆,其连接相当细,否则它不适合。

通过新的 USB 连接,可以选择定制麦克风的声音。通常该部分被卸载到接口或混音器,但现在有一个板载 DSP,允许您直接将噪声门或压缩器等应用到麦克风(通过 Rode 的 Central 或Connect应用程序)。更不用说这使得麦克风更加便携,因为您不需要随身携带一个单独的、通常笨重的接口。

一个男人在演播室的隔间里对着麦克风大喊。

骑

MK5(以及内置 DSP)的最大优势无疑是引入了 32 位浮点记录。简而言之,32 位允许比 16 位和 24 位(这是大多数系统使用的)更大的动态范围。这意味着您可以忘记削波(当音频太大声和失真时),因为几乎所有可能的声音都有足够的余量。或者,换句话说,您可以有效地忘记设置安全级别,因为您知道您可以在后期调整它们而不会造成任何音频损失。

这对播客和歌手来说意味着更少的时间担心录音时的电平,因为您知道您可以在后期随意设置。当然,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在录音时保持良好的音量,但这至少意味着任何突然的声音都不会毁了你的录音。目前也很少在麦克风上找到像这样的 32 位浮点 – 如果您想要此功能,通常您必须购买专业级录音机。

259 美元的 NT1 处于一个有趣的位置。 Shure 的MV7还提供 XLR 和 USB 连接,零售价为 250 美元,不带 32 位浮点(它也是一款动圈话筒,根据您的需要,这可能是优点也可能是缺点)。 Sennheiser 出色的 MK 4 冷凝器通常售价 300 美元左右,并且不提供 USB 连接。同样,如果您使用的是 Blue Yeti 之类的东西并希望升级,那么 NT1 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选择。

NT1 今天开始接受预订。

原文: https://www.engadget.com/rode-claims-its-new-podcast-friendly-nt1-offers-unclippable-audio-230009586.html?src=rss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