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并购环境中,只有两种交易类型: “hackquisitions”(黑客收购)和“hackquihires”(黑客雇佣) 。起初,它们看起来像是同一种交易——即收购一家公司但实际上并未真正收购它,因为监管环境当然不允许这种交易。或者,至少,这种交易可能会被搁置很长一段时间。
“黑客收购”是指一家公司简单地从另一家公司雇佣一些员工,并向该公司支付许可费,以获得其技术的非独家使用权。这些技术有时可能很有意思,但并非真正的重点。其重点是创造一种方式,将报酬返还给投资者和其他股东(通常也包括员工),以确保交易——抱歉,这根本算不上什么交易——能够完成。
这一切看起来有点傻,就像个骗局。但它似乎很有效,因为这样的交易一直在发生。事实上,Meta 最近以140 亿美元以上的“黑客收购”Scale AI ,重新定义了这类交易。与其他交易不同,这笔交易确实让Meta 持有了这家初创公司的股份,而且是相当可观的股份。尽管是 49%,但这是在不让 Meta 成为大股东的情况下可能达到的最高数字。这显然也并非巧合。事实上,Meta 学习了“黑客收购”模式的最佳者和创始人:微软。
虽然他们与 Inflection 的“黑客收购”交易开启了这类并购,但实际上,他们投资 OpenAI 的交易才是这类交易的起源。在正常情况下,微软早就收购 OpenAI 了,但话说回来,他们做不到。所以,他们反而以某种方式控制着 OpenAI……嗯,这对 OpenAI 来说越来越成问题!虽然严格来说,他们还没有股权,但那只是因为他们阻止 OpenAI转型为 PBC,从而获得股权,这样他们大概就能在使用该技术方面获得更好的条款和保障,而他们迄今为止主要资助了这项技术。
我们都了解这种情况。但有趣的是,回想一下2023年萨姆·奥特曼政变发生时,萨蒂亚·纳德拉和他的团队曾邀请奥特曼及其团队加入微软。同样,这并非收购OpenAI,而是从OpenAI挖走一批人才。但最终这样的交易被搁置了。几天之内,奥特曼就重新执掌OpenAI,两家公司之间的特殊关系也一如既往地延续。但微软显然借鉴了当时的想法,在几个月后完成了与Inflection的交易——这笔交易的部分原因是为了规避奥特曼政变暴露出的与OpenAI合作的风险。这笔交易显然激怒了奥特曼和他的团队,双方之间的敌意也随之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复杂!有趣!
无论如何,这段序言主要只是提醒我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因为现在,Meta 和其他公司又在改变游戏规则,他们扩展了旧的“hackquisition”(黑客收购)模式,让其他一些交易看起来更像是“hackquirehires”(黑客雇佣),而不是真正的“hackquisitions”(黑客收购)。现在他们甚至把这种模式扩展到了“hackquire”(黑客收购)风投公司!现在我们可能又要面临新的麻烦了……
以下是The Verge的 Hayden Field 的报道:
谷歌和 Windsurf 周五宣布,OpenAI 收购 Windsurf 的交易已取消,谷歌将聘请 Windsurf 首席执行官 Varun Mohan、联合创始人 Douglas Chen 以及 Windsurf 的部分研发员工,并将他们纳入谷歌 DeepMind 团队。
Mohan 和 Windsurf 的员工将专注于 Google DeepMind 的代理编码工作,并主要致力于 Gemini 项目的开发。Google 不会对 Windsurf 拥有任何控制权或股权,但将获得 Windsurf 部分技术的非独家授权。
据报道,OpenAI 于 5 月初斥资 30 亿美元收购了“氛围编码”初创公司 Windsurf。但这笔交易最终未能完成。原因何在?过去几周的所有报道都表明,微软在与 OpenAI 的谈判中(当然,也包括 OpenAI 最终成为 PBC 的可能性)一直将其作为对 OpenAI 的筹码。OpenAI 真的需要他们的许可才能收购另一家公司吗?答案是否定的,但由于之前的协议,微软在技术上拥有 OpenAI 拥有的任何知识产权——似乎包括他们收购的知识产权。OpenAI 试图为该知识产权争取到豁免权,但微软拒绝了。原因何在?同样,部分原因似乎是为了在其他谈判中寻求筹码,但也因为微软在该领域有自己的竞争产品 GitHub Copilot!微软 为什么要看到 OpenAI 收购一家试图抢走自己午餐的公司呢?
但正如多份报道所表明的那样,Windsurf 坚持这种政教分离的理念。他们已经遇到了一些问题,Anthropic不愿让他们使用其最新模型,因为他们当时正在向 OpenAI 出售。微软的桥梁显然太过分了——即使看起来其他各方应该比 Windsurf 团队更关心这一点,因为他们拿着 30 亿美元的报酬!
好吧,他们不再能拿到30亿美元的报酬了。随着独家谈判窗口的关闭,谷歌突然提出了一个更标准的“黑客收购”报价。实际上,用现在的新术语来说,更像是“黑客雇佣”。他们正在招聘Windsurf的联合创始人和团队中的其他几位成员,正如Miles Kruppa、Natasha Mascarenhas和Erin Woo为The Information报道的那样: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谷歌将支付 24 亿美元的非独家授权费,用于支付 Windsurf 的技术费用以及加入该公司的 Windsurf 员工的多年薪酬。谷歌表示,它不会持有该公司的股份。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此次交易所得款项可能至少会为这家初创公司的部分投资者带来回报。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该公司员工也将从交易中获得现金,但目前尚不清楚具体数额和条款。
啊,对了,就是老掉牙的“非独家授权费”。这笔费用当然也能以某种方式把钱汇给Windsurf的员工和投资者。考虑到刚刚破裂的30亿美元交易,这一点似乎尤为重要。
OpenAI 的交易显得有些奇怪,因为它看起来太过普通了。30 亿美元(现金、股票,或者很可能是两者兼有)收购 Windsurf 母公司的全部股权——从而从员工和投资者手中买下所有股份。这可是一笔真正的收购!谷歌不必匹配这个报价——而且也没有——部分原因是他们实际上并没有收购这家公司。收购的只是联合创始人和其他几个人。但考虑到市场竞争依然激烈——Meta 显然也在与他们洽谈,我知道这很令人震惊——而且考虑到这笔新交易如果取代之前更优厚的协议,又会引发负面情绪,而且所有相关方都没有达成任何良好的协议,谷歌显然不得不支付“hackquisition”(黑客收购)/“hackquihire”(黑客雇佣)的费用。再说一次,尽管这实际上是为了挽救失败的实际收购而进行的“hackquihire”(黑客雇佣)。这又是一个新转折!
这一切对 OpenAI 来说都不太妙。关于 OpenAI 与微软正在进行的谈判的报道仅仅是一些幕后花絮,他们可以置之不理或几乎否认,但这笔交易却非常明显地表明了微软在双方关系中的控制力。OpenAI 曾与另一家初创公司达成收购协议,但微软实际上却扼杀了它。
与此同时,你不得不怀疑 OpenAI 内部是否有人不同意这笔交易被取消。除了前面提到的Anthropic 问题之外,Windsurf 的主要竞争对手 Cursor 目前似乎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持续以越来越高的金额进行融资( 或获得融资邀请)。而Thrive Capital 同时是 OpenAI 和 Cursor 的关键投资者,这似乎……至少也挺有意思的。
与此同时,人们不禁要问,Windsurf 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对这笔新交易并不满意,因为 Cursor 一直在为这类初创公司设定新的价格区间。话虽如此,失去联合创始人对该公司来说无疑不是什么好消息,但至少有一位内部人士(他们的业务主管)正在挺身而出,领导公司前进。据The Information报道,该公司“目前约 250 名员工中的大部分”仍将留任。对了,他们还能从谷歌 24 亿美元的赔偿金中获得一定比例的补偿……
回到OpenAI,人们不禁要问,他们未来在并购方面是否会面临更多困境。至少在他们能够与微软重新谈判之前是这样——如果他们能够与微软重新谈判的话。现在任何交易似乎都可能面临风险,这可能会冻结一些潜在的交易,比如OpenAI试图与Meta进行竞争,Meta目前正在试图达成任何交易,以帮助他们重返人工智能竞赛。没错, io交易成功了,但这显然只是因为微软并不担心未来人工智能硬件领域的竞争(如果这个领域真的起飞/运作起来,这或许显得有些短视?)。
因此,OpenAI 的好日子/坏日子仍在继续。不过,过去几周过得相当艰难。Windsurf 交易告吹(关键人才将与谷歌竞争)。“开放”模式的推出被推迟。Grok 4 发布后市场反响良好,而 xAI 目前估值似乎已达 2000 亿美元。即使是那笔 io 交易在最终完成之前也存在自身的问题(围绕知识产权)。苹果真的会选择 Claude而不是 ChatGPT 来削弱 Siri 吗?! Meta 正在挖走他们的人才——我不会说“左右逢源”,但目前肯定是“左右逢源”。( 前首席技术官 Mira Murati 也获得了100 亿美元的新估值。)哦,是的,该公司仍然没有找到实现盈利梦想的道路,PBC 的地位仍然悬而未决,OpenAI 和微软之间似乎互相发出隐晦的威胁。
这……太多了。即使对于“非正常公司”来说也是如此。这足以让你怀疑,或许是时候变得更像一家正常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