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facebookcorewwwi洋葱地址挖矿注意事项

Posted on 2022-03-11

鉴于它已被Frances Haugen 方便地泄露,我认为最好简要介绍一下(现已失效)版本 2 Tor Onion 地址的挖掘,该地址被称为“facebookcorewwwi”——Facebook 的 v2 洋葱地址.

正如已经报道的那样——因为我们分享了这么多——洋葱地址是侥幸,以类似于比特币的方式“挖掘”,创建随机密钥,直到我们找到我们喜欢的密钥;我们选择喜欢的是那些以 40 位开头的地址,当以 base-32 呈现时拼写为“facebook”。

换一种说法:平均而言,您希望为您创建的每 2 40 个随机地址“点赞”一个洋葱地址;或者换句话说,你会在每 1,099,511,627,776 个中“点赞”一个洋葱地址——即每 1.1 万亿个中大约有 1 个“点赞”。

我们从未公开分享的是我们挖掘了多少候选人;正如我在豪根泄露的“再见”帖子中提到的:

[同事] 凌晨 2 点戴墨镜喝啤酒,同时放牧 24000 名洋葱矿工……

https://alecmuffett.com/article/15058

…这绝对是真的:偶然有很多机器被委托用于一个新的计算农场,我们去找负责的团队并提供“洋葱挖掘”作为硬件的老化测试。这也意味着编写自定义代码并管理 24,000 台机器,以确保它们在测试期间以具有代表性的峰值性能运行。

它们平均运行了大约 7 天,在此期间它产生了不到 250,000 个我们想要的“facebook”前缀洋葱地址;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些粗略和现成的估计:

读者当心!虚假精度——我懒得以科学的方式对这些数字进行上下四舍五入,我们从粗略的记忆/估计开始……

  • 候选人:250,000(大概,可能少几千)
  • 生洋葱比例:2 40中有 1 = 1.1 万亿分之一
  • 生洋葱产生:274,877,906,944,000,000(274 万亿,球场)
  • 每周秒数:604,800
  • 每秒洋葱数:454,493,893,756(球场)
  • 每个 CPU 每秒洋葱数:18,937,245(大概)
  • 每秒候选人数:~2.42(球场)
  • 每 (1/2.42) = 0.41 秒 (…) 做 2 40 次工作

说到环境影响——新数据中心的某种测试/老化是标准程序,所以我们搭载新硬件以获得生态免费乘车体验;我们对挖掘这 250,000 名候选人的电力成本进行了几次尝试,我们的半受过教育的猜测在 5000 美元到 15000 美元之间——这听起来很多,但你可以为顶级“.com”域名。

这是一个很棒的洋葱地址,我很高兴我们找到了它;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和以往一样,最好的想法在淋浴时击中了你——当我发现它可以反向命名为“ facebook核心 www 基础设施”时,它决定了选择。

它对洋葱服务的正常化有很大帮助,我希望将来能看到更多。

来源: https://alecmuffett.com/article/15996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nrique Dia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tt Stoller
  • Mert Bulan
  • Mostly metrics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