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组织和管理文档、图像和其他形式的数字内容的需求增加,企业内容管理系统 (CMS) 市场正在急剧增长。 根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 的数据,到 2030 年,整个 CMS 行业的总价值可能达到 532 亿美元,高于 2020 年的 215 亿美元。
虽然 CMS 的概念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一种相对较新的创新——所谓的无头CMS——开始吸引市场份额和投资者的兴趣。 Headless CMS 系统主要充当内容存储库,管理后端基础设施,同时在前端提供大量定制。它们类似于网站上的小部件或插件;无头 CMS 通常与处理设计和结构元素、模板等的单独表示层相结合。
Contentstack是提供面向企业客户的无头 CMS 的几家供应商之一。该公司今天宣布,它在由 Georgian 和 Insight Partners 共同领投的 C 轮融资中筹集了 8000 万美元,Illuminate Ventures 也参与其中。 Contentstack 首席执行官 Neha Sampat 告诉 TechCrunch,迄今为止已经筹集了 1.69 亿美元,Contentstack 计划将资金用于客户获取、地域扩张、新合作伙伴关系和产品开发。
“Contentstack 使营销人员和开发人员能够通过自动化无头 CMS 技术以他们想象的速度提供可组合的数字体验,”Sampat 通过电子邮件说。 “可组合架构确保企业能够快速创新,快速部署新功能,并在面对数字中断时保持敏捷。没有人会被不随业务或世界发展的单一系统‘困住’。”
Contentstack 成立于 2018 年,是在拥有 15 年历史的咨询公司 Raw Engineering 和 Built.io 的支持下创建的,后者是 Raw Engineering 于 2013 年推出的应用程序开发平台。(最后,Contentstack 收购了 CMS 部门2018 年原始工程博士)。 Built.io 的共同创始人 Sampat 与 Software AG(最终收购了 Built.io)的前工程副总裁和 Built.io 的第二位联合创始人 Nishant Patel 合作推出了 Contentstack。

看看 Contentstack 的企业 CMS 平台,它倾向于工作流自动化和定制。图片来源: Contentstack
Contentstack 与无头 CMS 供应商竞争,包括Storyblok和Prismic ,前者在 5 月份为其针对非技术用户的 CMS 筹集了 4700 万美元,后者最近筹集了 2000 万美元用于构建其完全托管的 CMS。 (一个有趣的数据点:仅去年一年,风险投资公司就向 CMS 初创公司投资了超过 1.18 亿美元。) Strapi和Kontent是这家初创公司的其他竞争对手。但 Sampat 认为 Contentstack 是唯一提供不需要代码的自动化功能的 CMS。
使用 Contentstack 中的工作流程,用户可以在整个组织中审查、批准和发布内容。市场为客户、合作伙伴和公司自己的工程团队构建的扩展、应用程序和集成提供了一个中心。
“通常,内容管理需要大量后端开发和编程技能。随之而来的是风险,例如,破坏其他流程的风险,忍受将解决方案实施到技术堆栈中的繁琐和冗长的要求,以及缺乏更改或维护内容流的灵活性,“Sampat说。 “借助 Contentstack 的可组合架构,企业可以根据其独特的品牌、团队和客户体验需求定制他们的营销技术堆栈和工具,快速轻松地释放可组合技术堆栈的全部潜力。”
Contentstack 的平台是否比竞争对手的平台更易于使用?也许。然而,数据显示,无论供应商如何,许多组织都难以充分发挥 CMS 的潜力。在内容营销协会发布的 2021 年调查中,56% 的员工表示集成问题阻碍了他们实施 CMS,而 55% 的员工则将其归咎于缺乏培训。
这家拥有 400 多名员工的公司似乎无论如何都赢得了企业的青睐,其客户群包括壳牌、摩根大通、惠普、麦当劳和美泰以及几家未具名的公共部门机构。该公司声称自去年夏天以来其客户翻了一番,平台上的用户已超过 50,000 人。
“大流行和近期的经济压力导致市场发生重大转变,促使企业审查其现有数字投资的绩效,并将重点转移到效率上。最终,这意味着企业现在对数字投资的投资回报率有了更高的标准,”Sampat 继续说道。 “对于数字战略,拥有可组合的架构可以加快迭代速度并跟上不断变化的条件和需求。 Contentstack 处于有利地位,可以通过“基于价值和成功”的方法以及经过验证的通往现代、可组合架构的成熟途径,使这些数字领导者能够超越市场,从而实现长期扩展和适应。”
Contentstack 筹集了 8000 万美元用于发展其面向企业的无头 CMS 平台,作者: Kyle Wiggers ,最初发表于TechCru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