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Acer Predator Triton 500 SE 评测:工作和娱乐的精致动力

Posted on 2022-05-31

宏碁是那些经常试图脱颖而出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商之一。考虑一下Predator Triton 900 ,这是一台带有 360 度旋转屏幕的狂野机器,我发现它几乎没用。本月早些时候,宏碁还宣布计划将其 SpatiaLabs 裸眼 3D 技术引入游戏笔记本电脑。雄心勃勃的挥杆很好,但这些天我对那些对游戏能力很微妙的笔记本更感兴趣。在过去一周测试了 Predator Triton 500 SE 之后,我了解到 Acer 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Triton 500 SE 将您想要的大型游戏笔记本的所有功能集于一身,时尚的金属框架在闷热的办公室或演讲厅中也不会显得格格不入。几乎不需要花哨的 LED(键盘背光除外,您可以随时关闭它)或其他令人讨厌的外壳闪闪发光。它已经准备好开始工作了。当然,它并不是唯一一款精巧的游戏笔记本,但 Razer Blade 等竞争对手的价格超过了 Triton 的 2,300 美元起价。

除了强大的硬件之外,Triton 500 SE 与典型的生产力笔记本电脑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出色的 16 英寸屏幕。它具有 16:10 的纵横比,使其比典型的宽屏显示器略高,并且对于处理文档更有用。我们的评测单元配备了 240Hz WQXGA 型号(以 2,560 x 1,600 像素运行),在我看来,这是锐度和丝般平滑刷新之间的理想平衡。没有 HDR 支持,但至少它提供了 500 尼特的相对较高的亮度,以及对 DCI-P3 色域的全面覆盖。虽然屏幕是 Triton 重达 5.3 磅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仍比大多数 17 英寸游戏笔记本电脑(Razer Blade 17 重 5.5 磅)要好。

英特尔第 12 代处理器和 NVIDIA 最新的 RTX 30 系列 GPU,一直到流口水的 RTX 3080 Ti,都为这款出色的显示器提供动力。我们收到的设备配备了 GPU 以及英特尔的高端 Core i9 12900H、32GB LPDDR5 RAM 和高速 1TB NVMe SSD。老实说,正是这种配置激发了我首先回顾 Triton 500 SE。我想知道,这款不起眼的笔记本真的能满足游戏玩家吗?事实证明,是的。

宏碁捕食者 Triton 500 SE

例如, Halo Infinite在超图形设置下以 Triton 的原始分辨率达到了稳定的 85fps。虽然我错过了在 Alienware QD-OLED 超宽显示器上习惯的 HDR 和广阔视野,但我对 16 英寸显示器上游戏的沉浸感感到惊讶。您可以为此感谢更高的 16:10 纵横比 – 有时感觉就像我即将一头扎进Halo Infinite 的地图。 (这也可能表明我需要让我的办公桌更符合笔记本电脑的人体工程学。)当我降低游戏的图形设置以达到更高的帧速率时,240Hz 的显示屏也很亮。如此高的刷新率我还没有完全卖掉,但很高兴看到笔记本电脑制造商推动更流畅、更逼真的游戏玩法。

减速机可能会欣赏 Triton 500 SE 的内置超频功能。宏碁的软件可以轻松调整时钟速度和散热曲线。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我很高兴键盘上有一个简单的“Turbo”按钮。它一路加速风扇并自动超频系统。在Halo Infinite和我运行的所有基准测试中,它通常会导致性能提高 8% 到 10%。最大的缺点?它是如此响亮,你可能不想在没有耳机的情况下使用它。

宏碁捕食者 Triton 500 SE

Devindra Hardawar/Engadget

即使没有超频,Triton 500 SE 也击败了我们对其进行的所有基准测试,提供的性能基本与 Razer Blade 15 相当。Razer 在少数情况下领先,例如在 PCMark 10 和 Geekbench 5 的计算测试中(主要强调GPU)。但在其他方面,包括 Cinebench R23 和 3DMark 的 Port Royal 光线追踪基准,Triton 处于领先地位。部分原因是我们的评测单元拥有稍快的第 12 代处理器。按下 Turbo 开关,Triton 的数量就会飙升得更高。

PCMark 10

3DMark (TimeSpy Extreme)

极客平台 5

ATTO(顶部读/写)

宏碁 Predator Triton 500 SE(2022,英特尔 i9-12900H,NVIDIA RTX 3080 Ti)

6,779

4,887

1,736/11,382

6.4 GB/秒/4.9 GB/秒

Razer Blade 15(2022,英特尔 i7-12800H,NVIDIA RTX 3080 Ti)

7,085

4,798

1,795/9,529

4.32 GB/s / 6.45 GB/s

华硕 Zephyrus G14(2022,AMD 锐龙 9 6900HS,Radeon RX 6800S)

7,170

3,821

1,543/9,839

3.5 GB/秒/4 GB/秒

华硕 Zephyrus G15(AMD Ryzen 9 5900HS,NVIDIA RTX 3080 Max-Q)

6,881

4,530

1,426/7,267

3.3 GB/秒/2.85 GB/秒

NVIDIA 的 Advanced Optimus 功能可以智能地在集成显卡和独立显卡之间切换 Triton 的 GPU,在我的整个测试过程中也能完美运行。我没有看到旧款 Optimus 机器出现的任何性能瓶颈,其中离散 GPU 必须通过集成显卡进行挤压。还有一个 MUX 开关,可让您在两个 GPU 之间手动切换,而无需重新启动整个系统。

在基准测试和玩了几个小时的几个游戏之后,Triton 500 SE 仍然相对凉爽。 CPU 在负载下通常徘徊在 78 摄氏度左右,而 GPU 则达到 83 摄氏度。触摸起来从未感到热,但值得注意的是,我正在寒冷的地下室进行测试。风扇噪音是我对 Triton 的默认性能设置所期望的 – 可以听到,但不像使用 Turbo 按钮将它们一路启动那样令人恼火。

宏碁捕食者 Triton 500 SE

Devindra Hardawar/Engadget

但是,即使 Acer 的散热和整体性能都不错,但 Triton 500 SE 的一些硬件阻碍了它,这真是太可惜了。键盘很适合玩游戏,但我想为冗长的打字会话提供更多反馈。虽然我很欣赏大而光滑的触控板,但实际的点击机制感觉很僵硬——在注册右键点击时特别糟糕。我也不喜欢在触控板上安装指纹传感器,因为在我四处滑动时它经常会妨碍我。只需将该传感器粘贴在电源按钮上,或者已经放入 Windows Hello 网络摄像头!我还希望看到宏碁捆绑的不仅仅是一对微型立体声扬声器,特别是因为雷蛇、戴尔和其他公司正在将更多的驱动程序塞进他们的笔记本电脑中。

电池寿命是另一个令人失望的地方,尽管我想我们已经习惯了功能强大的游戏笔记本电脑。 Triton 500 SE 在我们的基准测试中持续了 5 小时 25 分钟,其中包括循环播放高清视频。这比 Razer Blade 15 少了 17 分钟。在我典型的工作日中,它通常持续大约五个小时才需要充电。不幸的是,这对于具有大屏幕的游戏笔记本电脑来说是典型的。您永远不会想要离电源插头太远。

宏碁捕食者 Triton 500 SE

尽管如此,我想大多数人都希望让他们的工作站保持连接以获得最佳性能。宏碁还配备了您需要的所有端口,使其成为真正的工作站,包括两个 USB 3.2 Type A 连接、双 USB-C Thunderbolt 4 端口、HDMI、以太网和一个 SD 卡插槽。谢天谢地,宏碁没有摆脱耳机插孔,如今更多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商正在这样做。

Acer Predator Triton 500 SE 起价为 2,300 美元,比配备第 12 代英特尔芯片的 Razer Blade 15 低 200 美元,比最新的 Blade 17 低 400 美元。如果您想要我们的所有硬件,请准备好花 3,000 美元审查单位(仍然比雷蛇和其他同类机器便宜)。但是,如果您可以使用去年的第 11 代英特尔芯片,您还可以以 2,000 美元及以下的价格找到较旧的 Triton 500 SE 型号。不过,我们建议尽一切努力获得第 12 代芯片,因为性能差异很大。

宏碁捕食者 Triton 500 SE

Devindra Hardawar/Engadget

如果有的话,Triton 500 SE 证明宏碁所做的不仅仅是追逐游戏噱头。在多年来以生产廉价和简单的笔记本电脑而闻名之后,很高兴看到宏碁可以制作一款精致的游戏笔记本电脑,而无需任何不必要的装饰。

原文: https://www.engadget.com/acer-predator-triton-500-se-review-183526914.html?src=rss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nrique Dia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ostly metrics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