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Redwood Materials 以数十亿美元的价格向松下供应正极材料

Posted on 2022-11-15

电池材料和回收初创公司 Redwood Materials 已达成一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交易,向松下电器供应关键电池组件,以加速在北美建立国内供应链以支持即将涌入的电动汽车。

Redwood 周二表示,它将向北美的松下能源公司提供阴极材料,用于在堪萨斯州正在建设的新工厂生产的电池。这座耗资 40 亿美元的松下新工厂将比特斯拉在内华达州斯帕克斯的超级工厂更大,预计将于 2025 年 3 月开始批量生产其“2170”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这笔交易是 Redwood 迄今规模最大的一笔交易,价值数十亿美元。

锂离子电池包含三个关键组成部分。有两个电极,一侧是阳极(负),另一侧是阴极(正)。通常,电解质位于中间,充当快递员,在充电和放电时在电极之间移动离子。占电池成本一半以上的阴极箔含有锂、镍和钴。 Redwood 能够通过其电池回收和加工捕获所有这些材料。

Redwood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JB Straubel 告诉 TechCrunch,最初,堪萨斯工厂供应给松下的正极材料将包含约 30% 的回收锂和镍以及 100% 的回收钴。随着越来越多的电池(用于电动汽车和电子产品)不再具有使用寿命并进入由 Redwood 回收和加工的管道,这一百分比将会增加。

“这是闭环生态系统实际发生的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真实例子,”Straubel 说,并补充说他相信原始材料的百分比可以接近于零。 ”整个行业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有足够的流通材料来做到这一点。对于每个元素,我们离那个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对于像钴这样的东西,它可以更快地发生。”

红木材料

图片来源:红木材料

堪萨斯工厂的交易扩大了初创公司与松下的现有合作伙伴关系。几年前,Redwood 开始回收 Gigafactory 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提取并加工通常开采的钴、镍和锂等材料,然后供应给松下。

Redwood 还回收手机电池、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移动电源、滑板车和电动自行车等消费电子产品,为松下和亚马逊等公司获取、处理和供应关键材料。这家总部位于内华达州卡森城的公司每年回收约 10 吉瓦时的电池材料,而且“这一数字每天都在增加,”Straubel 说。

此后,Redwood 扩展到回收业务之外,此举是 Straubel 创建循环供应链战略的一部分。今年 1 月,Redwood 表示将向松下提供由回收材料制成的铜箔,这是电池阳极侧的关键部件。 Redwood 预计将于本月开始生产铜箔。

Redwood 还为松下等公司生产阳极和阴极箔,并在美国进行重大投资,包括建设自己的工厂,以使阴极上线并将产量提高到 100 GWh,到 2025 年足以生产 100 万辆电动汽车。Straubel,谁不愿给出确切的投资数字,称该公司在这些努力上花费了数十亿美元。

Redwood 表示,到 2030 年,预计阳极和阴极材料的产量将达到 500 GWh/年,足以为 500 万辆电动汽车提供动力。

Redwood 已与包括福特、Proterra、丰田和沃尔沃在内的多家汽车制造商和其他原始设备制造商达成协议,收集、翻新和回收电池和电池材料,这些电池和电池材料可以送回每家公司各自的电池工厂。

随着汽车制造商和电池制造商将更多的产量带到北美,这些交易可能会继续下去。这一趋势始于几年前,随着《降低通货膨胀法案》的通过而加速。在以气候和能源为重点的大规模法案中,有一组围绕电动汽车的新参数,这些参数优先考虑并奖励那些将电池生产和汽车组装带到北美的公司。

“爱尔兰共和军在整个行业和方向上有点像火箭助推器,”斯特劳贝尔说。 “它显然加速了一切,它提供了更强大的激励和要求来更快地做到这一点。”

Redwood Materials 以数十亿美元的价格向松下供应正极材料作者: Kirsten Korosec最初发表于TechCrunch

原文: https://techcrunch.com/2022/11/15/redwood-materials-to-supply-panasonic-with-cathode-material-in-multi-billion-dollar-deal/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nrique Dia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tt Stoller
  • Mert Bulan
  • Mostly metrics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