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Samsara Eco 为其“无限塑料回收”技术筹集了 5400 万澳元

Posted on 2022-11-02

Samsara Eco是一家使用基于酶的技术将塑料分解成核心分子的澳大利亚初创公司,该公司今天宣布已在 A 轮融资中筹集了 5400 万澳元(约合 3470 万美元)的资金。该公司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在墨尔本建造其首个塑料回收设施,目标是到 2023 年实现全面生产。

本轮投资者包括 Breakthrough Victoria、淡马锡、Assembly Climate Capital、DCVC 和 INP Capital。深科技基金 Main Sequence、Woolworths Group 旗下 W23 和清洁能源金融公司 (CEFC) 等现有投资者也参与其中。

Samsara 去年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合作推出。 TechCrunch 上一次报道这家初创公司是在今年早些时候筹集了 600 万美元。

该公司基于酶的技术将塑料分解成其分子结构单元,以生产新的塑料产品——这些产品又可以被再次分解,从而创造出 Samsara 所说的无限塑料回收。

Samsara 的新资金将用于扩张,建立其食用塑料酶库并资助其第一个商业设施,据称从 2024 年开始,该设施将能够无限回收 20,000 吨塑料。它还将扩大其工程团队并扩大规模在欧洲和北美开展业务。

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保罗·莱利 (Paul Riley) 表示,自三月份 Samsara 宣布上一轮融资以来,它一直专注于扩大其酶库,该库现在能够解聚几种不同类型的塑料。它还与合作伙伴合作,利用 Samsara 的塑料回收技术开发市场解决方案。

莱利说,轮回的技术能够在几分钟内将塑料分解成核心分子,无论颜色、类型和状态如何。其墨尔本工厂将首先回收 PET 塑料和聚酯,Riley 表示,这些塑料约占每年生产的塑料的五分之一。它的长期使命是回收混合捆塑料并将其技术提升到每种塑料都可以无限回收的地步。

“鉴于塑料危机的规模,我们的愿景始终是尽快扩大无限塑料回收的规模,”他说。 “对我们来说,此次融资是为了与那些能够带来行业专业知识和致力于解决世界上最突出的气候挑战之一——即化石塑料——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关闭循环来减少塑料污染的公司合作。 ”

Samsara 还准备与 Woolworths Group 合作推出其首个酶回收包装。这些包装将于明年在 Woolworths 的超市上架,推动公司朝着到 2030 年每年回收 150 万吨塑料的目标迈进。Woolworths 集团承诺将首批 5,000 吨回收的 Samsara 塑料制成其品牌的包装产品,如蔬菜和烘焙托盘。

Riley 表示,Samsara 的技术具有高度的污染耐受性,可以回收有色塑料、混合塑料和多层塑料,这意味着它可以应用于包括包装、时尚、汽车、医疗、电子和建筑在内的广泛行业。

时装业约占全球 CO 2排放量的 10% 。 Riley 说,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人均纺织品消费量第二高的国家,这让 Samsara 有机会以混合纤维纺织品的形式回收废弃的快时尚单品,从而减少最终进入垃圾填埋场的服装数量。

“随着我们扩大我们的食用塑料酶库,无限塑料回收的机会将在所有这些行业中继续增长,这意味着我们再也不用用化石燃料生产塑料了,”莱利说。

Stellantis 表示,到 2030 年,循环经济业务部门的收入将达到 2B 欧元

Samsara Eco 为其“无限塑料回收”技术筹集了 5400 万澳元,作者Catherine Shu最初发表在TechCrunch上

原文: https://techcrunch.com/2022/11/01/samsara-eco-raises-54m-aud-for-its-infinite-plastic-recycling-tech/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nrique Dia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ostly metrics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