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东京的随机景象,以及一些关于网络出版的思考

Posted on 2025-11-25

20251030-DSCF8497.jpg

我原本计划今天发布这些照片作为每周例行更新,但我却开始思考这一切的意义何在。带着相机上街拍摄这些照片的意义何在?发布它们的意义又何在?最近,我不禁思考,在这个网络不再安全的世界里,在网上分享我的想法究竟有何意义。

年轻的时候,我渴望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想法,因为线下我做不到。网络成了我宣泄情绪的出口。如今,我开始思考,或许把想法藏在心里更好,我对网络交流的兴趣也越来越淡。事实上,我对人际交往本身的兴趣就降低了。我想,疫情改变了我。如果说我以前就有些愤世嫉俗,那现在就更甚了。

我并不认为自己像温妮那样愤世嫉俗,但我最近确实经常会想“为什么”。

过去一年,我发现自己特别喜欢去健身房。赶在日出之前起床,看着天空的颜色从黑暗变成深紫色,最后突然变成橙色。

举起重物,在动作达到顶点时挤压肌肉,感受组织微妙地撕裂,做着艰苦的事情。

汗水。好多汗水啊。跑步机上怎么到处都是汗水?

我无法解释是什么真正激励我最终恢复了体形,而且我仍然经常会想“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说实话,我锻炼是因为感觉很好。从走进健身房,跟前台的艾伦打招呼,到四分钟内推着40磅重的雪橇跑275码,再到洗完澡后喝一杯纯素花生酱早餐奶昔,每一个环节都让我感到快乐。

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是完全可以的。这是我从孩子们身上学到的,我惭愧地发现自己竟然忘了(套用约翰·格鲁伯的话来说)享受乐趣是人生最美好的部分之一。


健身房并不是我唯一质疑这一切意义的领域。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我到底在这里做什么?”这个问题,而这个博客也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我从来没有对这个网站有过清晰的规划。有时候它是个作品集,有时候是我的待办事项清单、存放有趣链接的地方、我的健身记录簿、我的啤酒记录簿。

和温妮一样,我一直觉得用真名写博客不太安全。没有什么可以隐藏的。我不追踪访客,但我估计这个网站现在已经被很多人收录进法学硕士的培训资料里,这让我在网上说的话显得更加重要了。

但最近,我一直想要一个“另一个自我”。一个能让我真正表达自我,而不受任何职业包袱束缚的角色。一张没有名声的白纸。

我五天后就38岁了。但我仍然不知道长大后想做什么。

在网页上阅读此文章| 通过电子邮件回复此文章

原文: https://winnielim.org/journal/random-scenes-from-tokyo-and-some-thoughts-on-online-publishing/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il Dash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andon Skerritt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ostHog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