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大量时间寻找我明明已经写下来的东西。我的电子笔记是一个庞大的、可搜索的资料库,里面记录了我过去几年来的所有想法,但我常常感觉自己完全迷失其中。我敲下一句话,向下滚动页面,它就消失在无垠的空白之中。
我最近读了罗兰·艾伦的《笔记本:纸上思考的历史》,还重听了他在The Vergecast上的访谈。研究表明,在纸质笔记本上书写能激活海马体——大脑中负责心理地图构建的部分——而打字则无法做到这一点。当你用纸笔书写时,你实际上是在创造一个物理空间。你的大脑会记住笔记所在的位置。它在世界中占据了一个特定的位置。
这很好地解释了我与效率工具之间时好时坏的关系。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我使用笔记本习惯的起起伏伏的文章,经常把半途而废归咎于缺乏自律。但实际上,我的大脑可能只是渴望一张地图。使用电子设备时,我感觉自己像漂浮在虚空中;而使用笔记本时,我感觉自己脚踏实地。
正如我最近注意到的,问题在于我的字迹跟不上打字的速度。我的手会抽筋,而且由于我试图跟上打字的速度,我的字迹会变得难以辨认。我以前认为这是一个缺陷,一个需要用键盘优化解决的摩擦点。但如果科学解释正确的话,这种摩擦实际上是一种优势。放慢速度不仅能让我的字迹清晰易读,还能让我的大脑有时间将想法整理成文字。
我们不断被灌输这样一种观念:数字化更好,因为它速度更快、不受限制。然而,我常常思考,简洁或许才是真正记住信息的关键。笔记本的凌乱、无法像纸质笔记本那样用快捷键查找答案,以及纸张的物理限制,都迫使你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我想我永远不会完全放弃电子笔记;它的实用性太高了。但重要的是要记住,尽管科技公司想让我们相信无限的画布就是自由,但我们的大脑似乎更喜欢边缘、棱角,以及对事物位置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