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奔跑的人、手榴弹、塑料吸管和丑陋的围巾

Posted on 2025-11-18

结果,我昨晚做了我劝告别人不要做的事:我开始过多地思考《奔跑者》 。

其实并非出于意识。显然,那件事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以至于我醒来后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女人和她的围巾的场景,并因此感到莫名其妙的烦躁。

故事发生在我们的主人公(理查兹)发现自己身处高速公路旁,他随便钻进一辆汽车,用枪指着司机,命令她开车送他去加拿大。在这个世界里,司机(阿米莉亚)被塑造成一个普通的、中上阶层的女性,她开着一辆外形酷似福特Ioniq 5的自动驾驶汽车,一边和朋友视频聊天,一边观看我们之前看到的那个低俗真人​​秀节目。她后来表示,她不看《奔跑者》 ,不是因为节目里充斥着令人作呕的暴力,而是因为“它太假了”。

她拒绝帮助他,因为她认为他就是电视节目里塑造的那种人:一个冷酷无情的杀人犯,不劳而获,只想靠暴力发财,对放荡的妻子不闻不问,对他们无辜的孩子也漠不关心。他用枪指着她,提醒她节目里的一切都是假的,并拿出妻子和女儿的照片,解释他对她们的真实感受,以及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们。

然后他责备她戴的围巾。那是一条丑陋但又毫不起眼的领巾。大概是服装设计师精心挑选的,既不能过于张扬,沦为炫耀性消费的刻板印象,又要足够独特,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理查兹告诉阿米莉亚,她花在围巾上的钱,足够他买药救他年幼的女儿,让她免于死于流感这种无害的疾病。

影片前半段,有一幕是理查兹试图逃离旅馆,他直接把一枚未引爆的手榴弹扔向了仍然戴着面具的反派。反派漫不经心地踩在手榴弹上,然后又若无其事地把它踢回给理查兹,理查兹笨拙地处理了一下,手榴弹随即爆炸。

你能看出这两个场景的相似之处吗?请花点时间把答案写在笔记本上。

我对《奔跑者》的最初印象依然不变:只要你把它当作一部颇具巧思的动作片来看,完全忽略它作为讽刺作品的本质,它就还不错。讽刺的是,这部电影如此努力地忠于原著,并试图纠正1987年改编版的错误,而1987年的电影却因为为了追求无脑动作而抛弃了原著的所有深度和现实意义而臭名昭著。如今我们已身处2025年,一旦你开始深入挖掘,就会发现这部新版电影漏洞百出,相比之下,原版似乎更加大胆。这仅仅是因为它让一位最具知名度和票房号召力的电影明星出演了一部讽刺作品,这部作品早在“不要相信媒体”这种观点真正流行之前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这部2025年改编的电影巧妙地将自身及其观众置于它所描绘的近未来反乌托邦媒体环境中,这真是一次绝妙的自我反思。瞧,这个真人秀家庭简直就是卡戴珊家族的翻版!电影里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看着一个亡命之徒亡命奔逃,盼望着看到暴力、爆炸,以及一些恶人受到应有的惩罚:等等,这不就是我们看电影时的感受吗!真是不可思议!

但大众媒体其实很不擅长自我讽刺。即使是我见过的最深刻、最犀利的讽刺作品,最终也无一例外地会被简化成一句流行语,或者说是其真正含义的缩略语。“我气疯了,我再也忍不下去了!”或者“这简直太《黑镜》了!”

这就像一个魔术师表演一个手法魔术¹ ,向你解释魔术的原理,让你不要相信你所看到的任何东西,然后还是把魔术表演出来了。

《奔跑者》这部电影直白地传达了人民当家作主、工会英雄、点燃革命火花、扳倒1%的暴发户、不要相信媒体等等信息。但这本身就是一种隐晦的信息。这就像石油公司或航空公司强调碳补偿的重要性一样。又或者像大型污染企业告诉我们,拯救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比如剪掉六罐装啤酒的塑料包装袋,或者拒绝使用塑料吸管。

或者,假设一下,某个国家的主要政党几十年来一直标榜自己是抵御邪恶极权政权的唯一防线,而这个政权总是与我们所珍视的一切仅一步之遥,只需每月捐赠10到50美元就能将其摧毁。与此同时,他们却不断强调需要跨越党派界限,迎合富裕捐助者,并积极反对任何真正致力于在政府中发挥变革作用的候选人。

(我读到一篇关于《奔跑者》的文章,其中斯蒂芬·金称赞这部改编作品“超越党派”。我的天……哇。说实话,我不知道该作何感想。)

即使是“眼见不一定为实”这条原本正确的信息,只要你稍微想想骗子和奸商是如何有效地腐蚀和操纵这条信息,它本身也会大打折扣。这种现象非但没有鼓励人们保持健康负责的怀疑精神,反而几十年来不断侵蚀着我们所有的制度,动摇着人们对真正受过专业训练、了解真相的人的信任,转而相信那些最能大声、最简单地迎合你心意的人。

每当我试图将一部流行娱乐作品视为严肃的行动号召时,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这样一个场景:某个高管拿到这份剧本,立刻打电话给导演和编剧。“等等等等……这家巨型媒体集团?那不是我们吧?!难道我们是坏人?为什么没人告诉我们?显然,我们需要改变行事方式,并通过这部大制作电影来警告其他人提防我们这样的人!”

显然,我不想矫枉过正,忽视集体行动和个人责任的重要性。不可否认,人们往往会意识到自己被宣传操纵得多么厉害,然后得出结论:这一切都是宣传,我再也不想上当受骗了,这一切都不是我们的错,都是那些大公司和亿万富翁造成的。但这无异于把手榴弹扔给别人,即使他们才是最应该拿着手榴弹的人,这样做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这不应该是为自己开脱罪责或责任,而是要意识到这是一项集体努力。与其说是“我们”与“他们”的对立,不如说是一个不太容易理解的事实:我们中的许多人对其他人产生了极其不成比例的影响,却没有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也没有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做出多少贡献。

所以我的建议是:继续使用纸吸管或可重复使用的吸管,对你在大众媒体上看到的一切都保持合理的怀疑态度,如果是大制作动作片,那就加倍怀疑,如果是由一家大型媒体集团发行,而该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又曾公开表达过他对政治和社会问题颇有争议的观点,那就更要三倍怀疑;支持工会,尽可能地践行环保,并相信集体行动和个人责任的价值。但永远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你买一条丑围巾是导致贫困家庭买不起孩子必需药品的主要原因。

1 回想起来,《惊天魔盗团》和《亡命之徒》作为双片连映的效果好得有点令人不安。

原文: https://spectrecollie.com/2025/11/17/the-running-man-grenades-plastic-straws-and-ugly-scarves/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il Dash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andon Skerritt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ostHog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