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输入膳食

Posted on 2025-11-12

最近,两篇相关的文章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萦绕。第一篇是《Dense Discovery》第361期的社论——感谢Mattia把它发给我——Kay在文中写道:

我们已经习惯性地将注意力几乎完全集中在那些已经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人身上。而我们的关注,更是在放大他们的影响力。这就是幂律的运作:少数人脱颖而出,而我们则通过持续关注来巩固他们的地位。(…) 寻找那些鲜为人知的声音,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策展行为;它更是一种哲学立场,一种拒绝让关注度成为唯一衡量标准的态度。因为最精彩的内容往往发生在边缘地带。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谁在吸引我的注意力。因为时间和注意力都是宝贵的资源,而我们却常常习以为常。现代经济对这种资源的滥用,使得人们似乎已经无法集中注意力,而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向我们推销我们可能并不需要的垃圾产品。

我一直在思考的另一篇文章是Ridgeline #217 ,克雷格在那篇文章中写道:

现代智能手机屏幕下涌动着庞大的企业生态系统,它剥夺了我们这种感觉,合谋阻挠我们获得“真正”的充实感。滑动屏幕、新闻循环、喧嚣、愚蠢——如果说有什么能摧毁灵感,那就是它。如果说有什么能让你陷入一个令人作呕的循环,一遍又一遍地观看这场灾难,那就是它。在算法的掌控下待上哪怕一小会儿之后,我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感受到哪怕一丝一毫的充实感。智能手机抹杀了我们心灵的“空间”。随着这种精神空间的丧失,优雅也变得不可能。你会看到这种影响的连锁反应正波及全球政治。

我开始觉得,对我来说,无手机生活才是最终目标。至于如何实现,我并不清楚,但我感觉这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而且我认为,这个目标将会是我更广泛地审视自己生活信息来源的一部分。我所说的信息来源,指的是我每天摄入的一切。因为我意识到,我的心理健康深受我每天摄入的信息的影响。我读的书、我浏览的帖子和博客、我接收的新闻、我听的音乐,所有这些都会影响我的感受。我想我现在才意识到,我应该更加严格、更加认真地控制自己的信息摄入。


前几天,我短暂地停止阅读媒体内容后,重新打开了RSS阅读器,结果既惊喜又失望。惊喜是因为我关注了很多博客,里面有成千上万篇文章等着我去阅读。失望是因为快速浏览了一遍之后,我发现并没有多少真正让我兴奋的内容。这并不是说里面的内容不好,恰恰相反。我关注的很多博主都写了很多有趣的内容。但我意识到,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这些内容并不能真正引起我的共鸣。于是我意识到,唯一合理的办法就是从头开始。删除所有内容,然后只添加我真正想看的内容。这一次,我应该更加谨慎,更加仔细地选择添加的内容。因为在这个数字信息无限丰富的时代,质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感谢你让RSS继续存在下去。你太棒了。

给我发邮件::在我的留言簿上留言::每月捐助1美元::查看我的慷慨支持者::订阅“人物与博客”

原文: https://manuelmoreale.com/thoughts/input-diet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il Dash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andon Skerritt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