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道德理论几乎总是很容易用简单的假设来反驳。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对与错对我来说很少显得模糊不清。原因并非我认为后果不重要。我认真对待后果。我的道德判断之所以清晰,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称之为“五器官假设”的理论,也称为“切块查克”案例:
和几乎所有人一样,我确信丹博士做错了。我的立场的独特之处在于,我利用这种假设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困境,例如谋杀、奴役、盗窃、不诚实以及其他违反常识的道德禁忌。(由此,一个强有力的自由主义假设便可轻易推导出来。) 诚然,如果把风险提高到5:1以上,我可能会改变主意。大多数人都会改变主意。而且我毫不怀疑,偶尔也会出现远超5:1的收益。但这大多是事后诸葛亮。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很少能合理地预期违反常识道德的收益会超过5:1的门槛。这个世界实在太不确定了。 我的同事加勒特·琼斯认为,五脏假设适用于谋杀,但并不适用于其他情况。我同意谋杀是最明确的案例——它对战争的道德允许性有着强烈的暗示。但同样的直觉也适用于许多其他道德约束。偷车拯救世界在道德上值得称赞。但几乎每个人都能看出,为了稍微提高社会效用而偷车是错误的——即使你把车加满油归还给了原车主。什么时候偷车在道德上是正当的?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 5:1 的最低成本效益阈值是相当合理的。 那么撒谎呢?社会心理学家的记录显示,大多数人经常撒谎,却毫无愧疚感。 我一方面想谴责人类对真相的漠视,但仔细想想,我们似乎仍然处于5:1的范围内。大多数人如果认为社会效益远大于成本,就会自以为是地撒谎:比如被迫撒谎、善意的谎言等等。*为了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而撒谎?这可不酷。 当然, 那些尖锐的结果主义哲学家要么会忽略这些直觉,要么会将其重新解读为对不那么明显的后果的担忧。但他们最喜欢的伎俩是,假装我们必须在他们那奇特的观点和更奇特的康德式观点(为了救孩子免遭持斧杀人犯的惩罚而撒谎是错误的)之间做出选择。实际上,这两种奇特的观点只不过是道德连续体上的两个端点——而可信的立场则介于两者之间。 * 事实上,即使我主张更严格的诚实,也可以归结为:“说谎有有效的修辞手段可以替代,所以你说谎的道德借口比你想象的要少得多。” 附言:我要去GenCon了。如果在那里看到我,请介绍一下自己。顺便说一句,“Capgras Conspiracy” 还有一个空位,这是我要运营的三个游戏之一。 该文章最先出现在Econlib上。
© 2025布莱恩·卡普兰 |
五脏六腑假说对我们有何帮助?
简单的道德理论几乎总是很容易用简单的假设来反驳。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对与错对我来说很少显得模糊不清。原因并非我认为后果不重要。我认真对待后果。我的道德判断之所以清晰,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所谓的“五脏假设”,也称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