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tOfWorld.org 报道了“各国政府开始补贴电动汽车时,谁也没想到的一场全球危机……”。“气温下降时,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可能会损失近一半,而数十亿美元的技术改进投入却未能解决这一根本性限制。”今年1月,总部位于西雅图的电动汽车测试和分析公司 Recurrent 发现,在极寒天气下,电动汽车的平均续航里程会损失20%……锂离子电池依赖于在寒冷天气下急剧减慢的化学反应。当气温骤降时,电解质会变稠,离子移动缓慢,充电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可能存在危险。寒冷天气充电已被确定为热加速的主要原因,而热加速可能导致火灾……全球范围内,只要寒冷天气与基础设施不足的地方,这种故障模式就会重复出现。制造商也承认了这个问题。例如,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的用户手册建议驾驶员在室内充电并打开暖气。但对于在露天庭院停车的农民来说,这条建议毫无用处。事实上,文章称,一项针对293个中国城市的调查发现,“许多寒冷地区的司机只是将电动汽车作为补充用车,而在冬季仍然依赖汽油驱动的汽车”。文章还讲述了一位来自印度克什米尔的苹果种植者的故事。他发现自己的中国三轮车在寒冷的克什米尔地区行驶了10个小时,一夜之间电量就耗尽了60%。这让他无法在这条没有充电站的路线上开始56公里(35英里)的行程,也无法在农产品新鲜时出售(以赚取最高价格)。这个问题影响了整个地区:绝望的司机们创建了WhatsApp群组,例如“电动汽车苹果运输者”和“克什米尔电池援助”,分享越来越荒唐的解决方法。有些人用被子包裹电池;有些人则把重达90公斤(超过200磅)的充电宝拖回家过夜。一位司机甚至把电池停在了客厅里。 “毯子导致路面过热;水瓶漏水到电路里,”[果园主]萨贾德·艾哈迈德说道。“我们一下子成了机械师、工程师,还成了傻瓜。”电动汽车也被认为不划算。“柴油货车价格昂贵,但它们一天可以跑四五趟,”肖平的司机穆罕默德·亚辛告诉《世界其他地区》。“而电动汽车,跑一半就卡住了。”挪威冬季平均气温为零下7摄氏度(19华氏度),凭借其完善的基础设施,挪威占据了89%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该国提供200多种车型供全年使用。“冬季快速充电时预热电池的能力是我们过去五年来看到的最重要的改进,”挪威电动汽车协会秘书长克里斯蒂娜·布告诉《世界其他地区》。“这些功能在挪威成熟市场是标配,但在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款车型中仍然缺失。”
在 Slashdot 上阅读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