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里程可能会有所不同”是一个建议专栏,为你提供一个独特的框架来思考你的道德困境。它基于价值多元主义——即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多种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同样有效,但往往相互冲突。如需提交问题,请填写此匿名表格。以下是本周一位读者提出的问题,为清晰起见,已精简和编辑:
犹太人的重大节日即将到来,其中包括赎罪日。这个节日鼓励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做出弥补。这当然很好,但我却是一个难以自律的人——我时刻担心自己的道德品质,担心自己是否在尽最大努力做好事™ 。
实际上,这反而更令人麻痹,而非激励。执着于所有可能决策的道德后果,让我更难采取任何行动。我花了数小时仔细回想过去的行为,寻找不道德之处,就像足球运动员回看比赛录像,分析自己可以采取哪些不同的做法一样。内疚感对我来说毫无益处,但我担心,说“管它呢”意味着我会停止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变得道德自满。
我庆祝赎罪日已经几十年了,不想简单地避开这一天。但这个节日却会引发道德上的顾虑。你觉得我该如何应对?我不想再因为内疚而阻碍自己而感到内疚。
亲爱的 Scrupulous,
你听过上帝决定把圣经赐给有血有肉的人类的故事吗?根据古代拉比的说法,天使们对此深恶痛绝。他们认为,人类是有严重缺陷的凡人,不配拥有如此神圣的经文;只有天使才配得上,所以它应该留在天堂。
摩西的任务是反驳天使的论点。他问他们:“你们天使要圣经干什么?圣经说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难道你们有嫉妒或其他情绪,会促使你们做这些事吗?圣经说要孝敬父母——但你们没有父母,怎么可能做到呢?圣经说要尊安息日为圣日——但你们从不做任何工作,又怎么可能用休息来尊崇安息日呢?”
天使们看出摩西是对的。天使最擅长的一件事就是完美。但完美的生物是静止的。他们不会经历痛苦的挑战,不会成长,也不会做出为世界增添美丽的选择。而我们人类却能做到这些。上帝赐予人类圣经,并非为了将他们变成天使,而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展现其独特的本性:人类,有感情,有缺点,等等,但可以学习以更美好的方式运用自身的潜能。
您想让我在下一期“您的里程可能会有所不同”专栏中回答一个问题吗?
欢迎发送电子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或填写此匿名表格!订阅我的新闻简报的用户将优先收到我的专栏,他们的问题也将在后续版本中优先呈现。点击此处注册!
我认为这个故事蕴含着许多智慧。我希望你们注意到,它远非要求人类去做“尽可能的善”。这种说法暗示了一种类似功利主义的最大化伦理理论,它认为我们必须采取能为最多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动。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做到最优化。
天使或许能够实现道德优化,但人类却无法。我们每个人都持有多种价值观,有时这些价值观相互冲突,迫使我们尽力寻求平衡。我们并非无所不知,无法确切知道如何才能达到最佳平衡。
更重要的是,有时不同类型的道德良善会直接相互冲突。想象一下,一位女性面临着一个抉择:她想成为修女,但又想成为母亲。她无法在两个选项之间取得平衡——她必须做出选择。那么,哪个选择更好呢?我们无法判断,因为这些选项无法比较。没有一个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它们,所以我们无法比较它们,找出哪个更好。
鉴于这种复杂性根植于人类的本性,我们不可能成为一台完美的优化机器。你越是强迫自己成为那样,就越难真正帮助他人,因为你最终会精疲力竭。正如你已经发现的,优化思维模式令人精疲力竭——最终你会耗费大量宝贵的脑力资源,而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其他事情。它甚至可能导致瘫痪。很多时候,并不存在已知的最佳决策。
因此,您不必试图优化一切,而是可以设定一个更谦逊但更现实的目标:尽可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生活。
我知道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吓人。优化让人类感觉风险更小。它提供了一种掌控感,从而也带来了安全感。不言而喻的前提是,如果你进行优化,你就永远不必问自己:我怎么会把事情搞得这么糟?
但还有另一种方法能让人感到安全。那就是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是不完美且脆弱的生物,即使我们竭尽全力,也总会有一些事情做得不够好。
当然,我们仍然应该努力遵循自己的价值观。但在我们未能达到目标的时刻,我们不应该责备自己,想着“我犯了罪!” 在希伯来语中,我们通常翻译为“犯罪”的词(lachto)实际上是“未中目标”的意思。我们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拿着弓箭瞄准靶心却稍稍偏了一点。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比喻,因为它提醒我们未中目标是多么正常。就像弓箭手的箭会被风吹得四处乱飞一样,我们也会被各种生理和心理因素所左右——当然,我们不会总是射中靶心!而当我们真的射偏时,我们值得同情。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如果采取这种心态意味着你会变得道德自满,轻易地让自己摆脱困境怎么办?这是反对自我同情最常见的理由之一。但研究表明,这种说法并无根据。事实上,心理学家发现,更善于自我同情的人更能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当他们犯错时,他们更有可能向他人道歉并做出补偿。而且,他们会努力在下次做得更好。为什么?因为对他们来说,错误在心理上不会带来那么大的毁灭性打击。这使得他们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更多(而不是更少)的责任。
赎罪日(Yom Kippur)令人恐惧,因为过去一年中犯下的任何错误都令人感到难过。但根据古代拉比的说法,赎罪日并非阴郁的一天——它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之一!毕竟,正是在赎罪日,摩西从西奈山下来,带着刻有十诫的第二块石板,准备将它们赠予人民。
你可能知道第一组石板发生了什么:摩西看到以色列人崇拜偶像后,把它们摔碎了。鲜为人知的是,根据一个拉比故事,上帝对石板摔碎的反应实际上是祝贺摩西。为什么上帝认为摔碎石板是正确的?第二组石板又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块石板是由上帝独自打造的,而第二块石板则是人神合作的结晶:摩西雕刻石板,上帝镌刻文字。第一块石板只刻有十诫——一种黑白分明、以规则为基础的道德规范——而拉比告诉我们,第二块石板则包含了犹太圣贤后来发展出的所有故事和诠释。
换句话说,上帝认识到,你不能仅仅给人类一份道德准则清单,然后就完事了。这或许对生活在简化、无形世界的天使有用,但我们的道德生活过于复杂,面面俱到,无法用任何一套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道德原则来概括。然而,上帝还是选择了人类而不是天使,邀请我们参与合作,拥抱我们的人性,而不是拒绝它。
因此,对拉比们来说,赎罪日是快乐的一天,因为他们完全相信上帝会接受和拥抱混乱的人类。
请不要试图比上帝更热心。
当你采取行动时,务必尽可能瞄准目标——努力射中靶心,也就是尽可能多地抓住你珍视之物的地方。但一旦射出,就顺其自然吧。
如果事实证明你没有达到目标,你的行动不够理想,我向你保证,这没关系。你不是天使,也不是一台完美的优化机器。你没有神奇的数学公式,可以考虑无数不可通约的变量,并精准地得出最佳方案。你是人,你只能尽你所能,用你现有的资源做到最好。
这些流传千年的故事蕴含着智慧:对上帝来说,这已经足够好了。愿你也同样如此。
奖励:我正在读的内容
- 写这篇专栏让我想起了心理学家克里斯汀·内夫和克里斯·格默合著的《正念自我同情练习手册》 。这本书确实帮助我培养了自我同情的习惯,进而帮助我控制了自己的过分谨慎。我还强烈推荐内夫和格默的非营利组织“正念自我同情中心”开设的为期八周的自我同情课程。
- 我一直把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与意识问题联系在一起,但本周我了解到,他也对宗教问题非常感兴趣。在一篇名为《 世俗哲学与宗教气质》的精彩文章中,内格尔问道:世俗哲学究竟能用什么来取代宗教?更具体地说,它能否回答这个问题:宇宙的根本本质是什么?人类个体如何与之和谐相处?
- 在这篇发表于《永恒》(Aeon)的文章中,哲学家埃拉德·乌赞(Elad Uzan)指出, 尽管有些人希望如此,但人工智能无法为我们解决伦理问题。乌赞援引数学家库尔特·哥德尔(Kurt Gödel)著名的不完备定理写道:“正如数学永远包含超越形式证明的真理一样,道德也永远包含着算法无法解决的复杂性。”
原文: https://www.vox.com/future-perfect/461208/moral-scrupulosity-religious-obsession-being-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