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孤独的粉丝

Posted on 2025-09-06

孤独也能带来丰厚的回报。OnlyFans 的神秘老板 Leonid Radvinsky去年获得了7 亿美元的意外之财,而该平台的顶级内容创作者——大多是女性——每年都能赚到数百万美元。OnlyFans 的年总收入高达 72 亿美元,员工人数仅有 46 人,却可能是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之一。该网站被视为一个以色情内容为中心的中心,男性可以付费让女性购买色情内容。该公司声称,它为创作者及其 3.78 亿粉丝(超过美国总人口)提供了更多的东西:建立“真实联系”的机会。

一些疯狂的数据:

  • 收入最高的0.1%的创作者占据了76%的收入,平均每月收入146,881美元。而普通创作者每月收入仅为150至180美元。
  • 私信贡献了约70%的收入,而实际订阅仅贡献了4%。71 %的用户为男性,但84%的创作者为女性。约0.01%的订阅者为“鲸鱼用户”,他们贡献了超过20%的总收入。
  • 百分之八十五的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访问该网站。

我们创建了一个平台,95.8% 的男性无需付费就能消费内容,而极少数“鲸鱼”用户却补贴着整个建立在孤独之上的经济。这就像数字封建主义,OnlyFans 就像房东一样,靠人际关系收取租金。

这一宣传引起了数百万男性的共鸣,他们正从高风险但高回报的现实恋爱关系中抽身。它也吸引了女性。自2016年以来,OnlyFans已向内容创作者支付了超过200亿美元的报酬。女性蜂拥而至,仅在美国就有超过100万女性用户。OnlyFans的成功让一些人致富。然而,这也是一种孤独流行病的症状,并会产生毁灭性的二级效应。

社会生物

人类天生就渴望联系。与家人和朋友的互动与食物、水和住所一样重要。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似乎擅长组建社会团体:政治协会、工会、地方会员。这些纽带已经消散。每周宗教仪式的出席率从20年前的42%下降到30%。结婚率暴跌。“第三场所”——家庭和工作场所以外的公共聚会场所——正在消失。

驱动因素是科技。近一半的美国青少年沉迷于YouTube和TikTok,几乎一直在线。我的纽约大学同事乔纳森·海特估计,孩子们与朋友相处的时间减少了一半。我们简直把童年时光都倾注在了屏幕上。

这不仅仅是一场流行病,而是一场全球大流行。

全球近六分之一的人受到孤独的影响,每小时导致100人死亡。孤独对健康的影响巨大——其致命性相当于每天吸15支香烟。社交孤立会降低生产力,增加人员流动率,并推高医疗成本。美国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4000亿美元。

隐士

男人尤其容易受到伤害。最不稳定、最暴力的社会都有一个共同点:充斥着大量孤独的年轻男性。我们正在制造数百万这样的人。

在日本,有150万人是“蛰居族”——现代版的隐居者,他们隐居超过六个月。在英国,孤独危机每年给雇主造成超过30亿美元的损失。在西班牙,其经济影响相当于GDP的1.2%。数百万寻求陪伴的中国女性正在下载人工智能男友。

我们正处于“性衰退”时期,性欲衰退率创历史新低。俱乐部的参与度正在下降。在美国,近四分之三的餐厅订单并非在餐厅内完成。正如埃丝特·佩雷尔在“ Prof G Pod”节目中告诉我的那样,我们正处于一个人造亲密关系的时代,“我们正在计划自己的灭绝”。以韩国目前的生育率来看,你需要接触20个人才能找到一个能生孙子的人。

在英国,酒吧正以每天一家的速度关门——比二战期间纳粹炸弹摧毁它们的速度还要快。如今的酒吧老板们把责任归咎于税收和成本,但年轻人越来越多地选择网络游戏、色情、毒品、Netflix 和 OnlyFans,而不是夜生活。我因为建议年轻人多喝酒而受到指责。就这样吧。我相信酒精对一个25岁年轻人肝脏的危害,与社会孤立相比微不足道。当我去酒吧/俱乐部时,我看到的不是醉酒……而是团聚。

促进联系

我家没什么钱,但我妈妈会破例。她给我买了Izod衬衫、Sperry Top-Siders和Vuarnets,因为她听说这些是酷孩子们穿的,她想让我拥有社交资本。我的大学女友威胁我说,如果我不戒掉大麻,她就不再和我发生性关系。我的第一任老板总是把我拉到会议室,给我一些严厉的反馈。这些联系让我们保持正轨,也挑战着我们的世界观。没有它们,公民就容易受到激进思想的影响。一项德国研究将孤独与威权政治观点和阴谋论联系起来。正如汉娜·阿伦特所写,孤立和孤独是暴政的先决条件。未来将如何发展,可以看看虎鲸被关进隔离池时的行为。简而言之,它们会发疯。

马萨诸塞州众议员塞思·莫尔顿正在推动社区基础设施的投资:中心、游泳池、绿地、步行街。这些项目资金不可能过剩。纳税人资助的韦斯特伍德公园,在我身高突增、被高中棒球队开除的时候,给了我一个运动和与孩子们相处的地方。

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高中毕业后强制服兵役,让不同背景的年轻人团结起来,为比自己更伟大的事业而服务。

从 Tinder 到 OnlyFans

一线希望正在涌现。禁止在校园使用智能手机的运动正在升温。独立书店正在卷土重来。

但随着女性涌向OnlyFans,许多人会为了网络摄像头而放弃学业和职业。三分之一的几率,一位没有大学学位、居住在大城市以外的漂亮年轻女性会加入OnlyFans。与此同时,男性选择顺畅的数字联系,而不是充满挑战但回报丰厚的现实联系,放弃了寻找伴侣、朋友、导师和商业伙伴的机会。随着千禧一代和Z世代对约会应用感到厌倦,我们正在从Tinder经济转型为OnlyFans经济。下一个前沿领域:像OhChat这样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为“火辣幻想”打造栩栩如生的数字替身。

生活应该活下去

我想到我的儿子——一个15岁,一个18岁——以及我们即将交给他们的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际关系已被商品化,亲密关系变得虚假,年轻人躲进数字洞穴,而不是踏入纷乱却又有益的复杂现实关系。人生并非孤军奋战。

孤独疫情不仅以每小时100人的速度夺去生命,还扼杀了我们感受快乐、感受惊喜、感受那些让生活充满意义的偶然邂逅的能力。每一次向右滑动,每一次OnlyFans订阅,每一次AI男友,都离我们最根本的真理更近一步:我们不仅需要彼此才能生存,更需要彼此才能真正地生活。

我们可以继续喂养,并忽视那台从我们的孤立中获利的机器,或者我们可以一起记住,做一个光荣而美好的人意味着什么。21世纪最具颠覆性的行为或许不是创办一家独角兽公司……而是现身,接近陌生人,约人约会,握住他们的手。拯救我们的不是OnlyFans,而是我们自己。

人生如此丰富,

Scott-签名-NMNM.png

PS: G Markets 教授最近解读了 OnlyFans 的最新年度报告及其增长的阴暗面。点击此处在Apple或Spotify上收听,或点击此处在YouTube上观看。

孤独的粉丝 (Lonely Fans)一文最先出现在No Mercy / No Malice上。

原文: https://www.profgalloway.com/lonely-fans/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andon Skerritt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