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劳动节周末在阁楼山露营

Posted on 2025-09-02

行程:53
夜晚:180-182

我们在洛夫特山露营地露营了三个晚上。洛夫特山是我在圣帕特里克节国家公园最喜欢的露营地,因为它位于公园开发程度较低、游客较少的南部地区。我们周六下午5:30左右到达,扎好营后,在凉爽的山间空气中,围坐在篝火旁享受了一个凉爽的夜晚。整个周末,白天气温在60华氏度(约15摄氏度)以下,晚上气温在40华氏度(约4摄氏度)以上。这真是理想的露营天气。

周六,我们带着狗狗沿着天际线大道(Skyline Drive)一路风景优美,几乎在洛夫特山(Loft Mountain)和大草甸(Big Meadows)之间的所有观景台都停留了一段时间。在大草甸,我们在野餐区停下来吃午饭。那天山间蓝天白云,美得如明信片般美丽。回到营地后,我们在营地里悠闲地度过了一个下午,一边阅读。

我们了解到的一件事是,泰迪不喜欢露营。他不会在户外睡觉。所以整个下午,我们休息的时候,他都躺在我们旁边的床上,但他就是不肯在户外睡觉。但到了晚上我们去露营车的时候,他已经累得几乎走不动路了。而且由于他的年龄,即使在天气好的时候,他都几乎走不动路。不过,如果我们想把他留在露营车里,他会叫,所以他必须和我们一起待在户外。幸运的是,我想我们的宠物保姆会在我们今年计划的最后两次旅行中帮忙。

周日,我们起床慢条斯理,做了煎蛋卷当早餐。之后,我收拾好背包,出发去徒步。我的第一次徒步从天际线大道(Skyline Drive)上的常春藤溪观景台(Ivy Creek overlook)开始。这条路在阿巴拉契亚小径上往返2.8英里(约4.4公里),常春藤溪是折返点。大约0.8英里(约0.3公里)处,有一个朝西的绝美观景台。溪谷底部的常春藤溪水声潺潺,真是个惊喜。我在那里休息了5分钟,听着水流拍打岩石的声音,感觉非常放松。由于上山几乎全是下坡,这意味着回到车上也是全是上坡。不过还好,路况还不错。

午饭后,我在一个朝西的观景台上,可以接收到手机信号,快速查看一下周围的情况。之后,我开始了第二次徒步旅行。但在此之前,我杀死了几只落在我附近的斑点灯笼蝇蛾。斑点灯笼蝇非常漂亮,但同时也具有侵略性,对美国森林造成极大破坏。有机会的话,你应该把它们消灭掉。

第二次徒步是一条2.1英里的环路,沿途有两处绝佳的观景台。它从阁楼路边(Loft Wayside)出发,穿过天际线大道(Skyline Drive),逆时针绕行。前0.6英里是上坡,但到达山顶后,一切都值得。岩石峰顶的景色一览无余,180度的视野一览无余。之后,是一段1.6英里的缓坡下坡,回到天际线大道,距离出发点以北约100码。

两条徒步路线都值得一试,但如果必须二选一,那就选后者吧。山顶的景色美不胜收。路边还有当地酿造的啤酒,每罐2美元,所以徒步结束后喝啤酒既方便又便宜。

周日下午,我们去了洛夫特山路边,吃了他们家招牌的黑莓冰淇淋。名副其实。周日晚上,我做了我们最爱的露营餐之一——Cacio e Pepe。不过,我没有完全按照原配方来做,而是用了新鲜磨碎的帕尔马干酪。不过味道还是不错的。周日晚上我们玩了克里比奇牌,两局都赢了。

周一回家的路上平安无事。泰迪还没出营地就睡着了,我停车加油的时候它甚至都没动一下。可怜的狗狗,周末只能在山里度过,大部分时间都在户外,和它的主人待在一起。

原文: https://odonnellweb.com/pelican/camping-loft-mountain-2025.html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andon Skerritt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