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想要更好的相机应用?Adobe Indigo 项目的思考

Posted on 2025-08-29

智能手机屏幕上显示一张鸭子在水中草岛上的照片。缩放选项(0.5 倍至 10 倍)和设置(照片、夜景、RAW + JPEG)显示在屏幕两侧。屏幕上还显示了直方图和曝光设置。

我很欣赏 Adob​​e 推出的Project Indigo 项目。这是一款免费的 iOS 相机应用,但它被严词否认为实验性应用,拥有其他应用所不具备的独特功能。但 Adob​​e 也声称他们的目标用户是“业余”摄影师,这似乎有些误导。

我认识的几个人甚至一直在大力宣传 Project Indigo,因为他们非常喜欢它,尤其是把它和苹果相机应用里的照片对比的时候。我对这款产品的热情远不及他们。它很出色,但算不上优秀。

它并非万能(只能拍摄静态照片),也无法拍摄全景照片或人像模式。它不像苹果在 iPhone 16 Pro 中推出的可编辑 HEIC 文件那样支持压缩存储,也没有全新的摄影风格管线,让用户在拍照前和拍照后都能控制色调映射和某些处理。

它还有几个值得注意的技巧,值得一看。

注意你的语气

Project Indigo 的一大亮点(眨眼)是它的色调映射。相机应用以及几乎所有其他相机应用都会将多张以不同曝光度拍摄的照片合成一张照片,从而生成一张动态范围极广的图像,从最亮的亮部到最暗的暗部,应有尽有。Project Indigo 最多可合成 32 张图像,最终生成一张包含 RAW DNG 文件和 JPEG 格式的图像。

两张照片并排对比。照片主体是天堂鸟的花朵,花朵背后是绿叶。右边的照片看起来像是在白天拍摄的。左图:Project Indigo 在蓝色时刻日落后拍摄的照片。唯一明亮的光源是人造光源。图像很柔和,尽管没有任何动静。右图:相机应用程序过度填充阴影,看起来就像晴天阴天拍摄的照片。花朵清晰锐利,但失焦高光周围出现了振铃效应。

您无法像使用摄影风格那样调整色调映射。您应该将其导入 Lightroom,并将其视为单反相机或无反光镜相机的 RAW 输出。

默认结果往往比相机应用程序更加自然。

两张照片的并排比较。照片中是公园里蓝色网格野餐桌上摆放的蜡纸咖啡杯和塑料杯盖。左图:Project Indigo 的超广角镜头更加逼真。右图:相机应用使用“标准”摄影风格(默认设置)拍摄出一个被第二个太阳照亮的黄色杯子,仿佛置身于塔图因星球。
并排比较穿过树林的小路。阳光照亮了小路,在靠近画面中心的地方,小路从相机处拐弯。左图:Project Indigo 保留了我亲眼所见的阴影与阳光的平衡。你的视线会被吸引到图像的中心,也就是阳光所在的位置。右图:相机应用程序将阴影路径提升到几乎与阳光照射区域一样明亮,将你的视线吸引到画面的底部。
人工池塘边鸭子的照片并排摆放。Project Indigo 的图像保留了阴影细节,而相机应用程序仅保留了高光部分,丢失了大部分身体和羽毛特征。左图:Project Indigo 在高对比度光照下保留了更多阴影细节。右图:相机应用程序未能捕捉到阴影侧同等数量的细节。

在某些情况下,你可以使用 iPhone 16 Pro 上“摄影风格”中的色调控制功能,模拟 Project Indigo 的效果。然而,Project Indigo 和相机应用都具有语义遮罩功能,可以对图像的不同部分进行不同程度的修改。你可能会提升某个区域的阴影,同时压平所有中间色调,或者将图像推向过亮区域。这并非一对一操作。

人工池塘边鸭子的并排照片。上面的同一张 Project Indigo 图像保留了阴影细节;相机应用程序拍摄的照片版本已调整色调,以显示鸭子阴影侧的同等细节水平。左图:与 Project Indigo 相同的色调映射。右图:摄影风格已更改为更接近 Project Indigo 版本,但某些区域更亮。

Project Indigo 拍摄的所有曝光都有一个直接的缺点,那就是按下快门按钮后,需要一段时间来处理照片。应用程序不会锁定,但你需要保持应用程序打开,直到圆形进度指示器显示完成。1

虽然它并不需要几分钟,但速度远不及我们习以为常的相机应用。有时你想拍完照片后立即检查是否拍到了你想要的效果,但你却无法获得那种快速的响应。显然,它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大量工作,但这会让应用运行缓慢。对于拍摄野生动物、儿童、车辆、运动等短暂瞬间来说,这尤其令人头疼。

在“照片”拍摄模式下,应用程序会在您按下快门按钮之前不断捕获数据,但是当您切换到“夜间”时,如果手机相对稳定,它会尝试使用更长的曝光时间,因此过程和处理速度仍然较慢。

当您从足够远的距离观察生成的图像时,所有这些处理确实看起来“更自然”,但近距离观察,您总会看见一定程度的柔和感。

两张照片并排对比。照片主题是一个篮球场,周围是红粉色的铁丝网围栏,岸边还有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围栏的倒影映照在池塘里,也叠加在池塘上。左图:Project Indigo 模糊了栅栏的所有细节,尤其是在倒影部分,水面上的轻微涟漪导致画面柔和度发生巨大变化,这可能是由于两次曝光之间水面的移动造成的。右图:iPhone 拍摄的栅栏更清晰锐利,但栅栏之间的连接点开始受到相机应用锐化滤镜的影响,而用户无法控制这种滤镜。

偶尔会出现一些伪像,比如重影边缘或精细的图案,最终变得模糊不清。将这些曝光组合起来,可以减少噪点之类的问题——但除非你的 iPhone 放在三脚架上,并且拍摄对象完全静止,否则像素不仅会在时间上混合,还会在空间上混合。

两张照片的并排比较。拍摄对象是从下方拍摄的一些棕榈树叶,以及蓝天和缕缕白云。左图:Project Indigo 5 倍速拍摄的裁剪图,风吹动树叶,导致叶片尖端数量达到正常数量的 2-4 倍。同时,由于高光区域来回移动,绿色和洋红色的色差也变得模糊不清。右图:相机应用 5 倍速拍摄的相同裁剪图。

我无法透露相机应用多重曝光组合的细节,但它不像 Project Indigo 那样容易出现大量重叠细节的重影。部分原因可能是它合并的曝光次数较少,也可能是苹果调整了图像处理方式,以隔离运动区域。Adobe 在合并图像时也会进行语义处理来掩盖细节,但无论它如何操作,图像总是模糊且边缘粗糙。

Project Indigo 似乎对任何噪音都很敏感,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应用中会有 AI 降噪功能。你会从哪些方面去除噪音?

超分辨率

当你尝试以非原生分辨率拍摄照片时,Project Indigo 会将其标记为“超分辨率”(SR)。在我的 iPhone 16 Pro 上,SR 分别是 2 倍和 10 倍。你无法关闭这项处理,也无法告诉应用程序你更希望保留噪点。

一张棕榈树顶部被午后的阳光照亮的照片,树后是蓝天。 Project Indigo 10x 超分辨率。这款产品和其他所有输出一样,都存在混合问题。一些叶片的尖端出现了重叠。由于混合,整体呈现出光泽柔和的效果。
棕榈树的并排比较。左图:同样柔和的 Project Indigo 10 倍放大版,细节加倍。右图:相机应用的 5 倍拍摄被裁剪以匹配细节。它进行了更重的去噪和锐化,使其看起来经过了处理,但仍然很清晰。

这真是典型的“六种颜色,六种颜色,六种颜色”的局面。输出如此模糊,超分辨率还有什么优势呢?细节无法解析,而这正是分辨率的意义所在。

笨拙的控制

相机应用截图,显示一只鸭子在睡莲叶上。设置包括 ISO 32、快门速度 1/1600 秒和曝光度 +0.0。变焦选项:0.5 倍、1 倍、2 倍、5 倍、10 倍。底部有闪光灯、定时器和设置的图标。 Indigo 的界面复杂且嵌套。其他第三方应用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iOS 26 在摄影方面的一大创新是隐藏了相机应用中的许多控制按钮。Project Indigo 有很多手动控制按钮,但并非触手可及。取而代之的是,它依赖于点击屏幕顶部和底部图标找到的子菜单。

文件格式一目了然,相机图标只是一个弹出菜单,用于访问界面底部相同的“照片”和“夜间”模式切换。点击直方图,可以选择包含 ISO 和快门信息的直方图显示格式,也可以选择不包含 ISO 和快门信息的直方图显示格式;滑动直方图,则可以看到所有显示叠加层,例如色阶、网格以及应用的设置。

界面右下角那个看起来像设置图标(两个滑块围成一个圆圈)的东西是“专业模式”的控制按钮,可以用来调整对焦、ISO、光圈、曝光补偿、白平衡,以及(如果是夜间模式)合并的帧数。我认为这些工具很常用,应该固定在主视图上。

它们可以单独设置为手动设置或自动设置,但您需要分别点击每个按钮,然后滑动水平滑块。2

在相机应用中,您可以通过点击照片查看区域并在垂直滑块叠加层上向上或向下拖动来设置曝光补偿。Project Indigo 中没有类似的快速访问机制。

就手动控制而言,有更好的应用程序可以做到这一点。像Obscura 、 Halide等第三方应用程序提供了更直观的控制或手势元素安排。Project Indigo 更像 iOS 26 之前相机应用程序的复杂嵌套界面——只是复杂程度和嵌套方式有所不同。

反思移除

反光消除功能是这款应用最惊艳的功能,让我在它刚上线时就迫不及待地下载了。我经常在单反相机和无反相机上使用圆偏光镜。这些滤镜可以减少反光和眩光,并提高对比度。有些公司会出售智能手机的圆偏光镜配件,但它们很笨重。如果能在软件上实现类似的功能就好了。

Adobe率先宣布了 Adob​​e Camera RAW 的反光去除功能,但你需要在电脑上使用 Bridge 应用,而且文件格式也必须符合特定要求等等。Project Indigo 则打造了一站式服务,你用 Project Indigo 拍摄的任何照片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不幸的是,实际上,消除反射并不像使用圆偏振器那样。它会输出三幅图像:原始图像、消除反射后的图像以及它认为的反射图像。反射是加性光,因此 Adob​​e 训练了一个模型来弄清楚如何识别图案并将其减去。这非常聪明,但很容易让这一切变得一团糟。

左图:原始测试图像,水池中倒映着睡莲叶,水下还有混凝土结构。中图:消除反射后的效果,去除了大部分水下部分,而不是天空的反射光。右图:软件猜测的反射,实际上位于水下。

过去三个月里,我拍摄的几乎所有测试照片,在“消除反射”模式下运行后,都出现了明显的伪影。在某些情况下,它会混淆哪些是反射,哪些是经过表面折射的——比如在一个完全静止的池塘里,它会消除水中的物体,或者一组多个玻璃表面。

. 主题左图:电视反射灯与白色墙壁的原始测试图像。中图:消除反射后的效果,墙壁部分缺失,反射仅略微变暗。右图:软件猜测的反射。

没有办法减少细节,或者让模型重新猜测(就像内容感知填充/移除那样)。你需要将图像结果导入其他类型的图像合成应用程序,才能恢复一定程度的反射。如果你有圆偏光镜,你可以在拍照前旋转它来减少反射,但显然,它无法做到这一点。

左图:糕点盒的原始测试图像,正面为玻璃,存在少量反光。中图:少量反光基本被正确去除。右图:细节丰富的反光图像。

这比 Project Indigo 的其他部分更像一个研究项目,但这也是这款计算摄影应用所能做到的最大胆的一件事。我希望看到它再次迭代,能够更好地进行语义屏蔽,从而忽略框架、墙壁和水下元素。

也许他们可以保存相机运动的运动矢量来计算透视偏移,或者使用深度传感器来区分表面和透视,以便进行分割。我不知道,我只是个有想法的人。

让我们看看这个印度会去哪里

由于 Project Indigo 不像默认相机应用或其他第三方相机应用那样功能齐全、响应迅速或清晰,它仍将停留在实验阶段——偶尔才值得体验一下。我可不想打开一个应用才发现它不能拍摄视频,文字照片也模糊不清。

与其开发一个只有实验性功能的应用,不如开发一个功能齐全、恰好包含实验性功能的相机应用。公开开发创意固然很好,但如果使用起来方便,就会有更多人花时间使用。我还担心 Project Indigo 可能会成为另一个昙花一现的试验田,最终不了了之,不会推出任何后续产品。Adobe 的 iOS 应用“坟场”实在太大了。

相反,看到其他开发者从 Adob​​e 试图通过 Project Indigo 解决的一些问题中汲取灵感,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我希望苹果相机应用的开发者们能够大胆地调整色调映射,并思考如何消除反射。计算摄影领域有很多事情要做,而不仅仅是隐藏控件。


  1. 除非你在 Project Indigo 处理照片时打开相机应用,否则不会丢失数据。这只对需要对比照片的人来说才有意义。↩
  2. 水平滑盖是手机上最不符合人体工学的滑盖,因为你的拇指无法自然地向那个方向移动。使用垂直滑盖时,拇指尖可以轻松上下移动,但使用垂直滑盖时,拇指会左右摆动。↩

原文: https://sixcolors.com/post/2025/08/a-better-camera-app-reflections-on-adobes-project-indigo/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andon Skerritt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