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养成习惯。我崇尚例行公事。按照特定的顺序、特定的时间或特定的方式做事。一遍又一遍。我喜欢这种可靠性。我喜欢共鸣、回响和节奏。我喜欢那种令人惊喜的力量。一个个小动作层层叠加,直到最细微的动作都构建成一个结构。成为你身份认同之墙。
仪式?我控制不住自己。它们太棒了,绝对令人叹为观止。或许是人类最精妙的杰作。它们毫无意义。一切都关乎美,关乎虚构的意义,关乎艺术。仪式给一个简单的动作添加了不必要的、武断的额外要求。先点一根蜡烛。跪下。穿上特定的衣服。手捧鲜花。用手做出这个形状。脱下你的帽子,或者戴上它。不是那顶帽子,是那顶特别的。
我喜欢和4到6岁的孩子聊天。你可以把任何事仪式化,他们会跟着做,而且会非常认真,但他们知道你在做什么,也会参与进来。
你说,哦不,我们不能爬楼梯,除非我们按响楼梯铃!
然后他们点头说,哦,当然可以。然后你敲响铃铛,他们也会跟着点头。可以是假想的铃铛,只要做出动作就可以了。他们明白了。你说,好的,现在我们可以走了。但是他们比你先行。他们说,嗯,你忘了先向大楼梯鞠躬。你必须说,哦,你是对的!然后跟着他们鞠躬。敲响铃铛花了 15 秒。鞠躬要花 4 分 30 秒,这可是个痛苦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他们会陪你完成你的部分。你的想象力懒惰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可以即兴编排一个没有重复动作的 249 步鞠躬,而你只想到敲响铃铛?再努力一点。做得更好。
你最终会爬上那层楼梯的。谁在乎呢?重要的不是楼梯,而是艺术。是彼此。是活着。
你可以把任何事情仪式化。你的整个人生。付账前点根蜡烛。把账单烧了。算了,别听我的。
你可以整合仪式,改变仪式。驱除那些承载痛苦而非美好的陈旧仪式。建立全新的仪式,将羞耻转化为爱。你可以每周二穿一件红衬衫,这意味着你是神圣的。你可以思考你想要什么样的感受,你想要经历什么,然后慢慢地把它给予自己,一整天,任何一天,在做最日常的事情的同时。你可以选择意义,当你不喜欢现有的选择时,你可以创造意义。
仪式并不能给生命增添任何神圣。生命本身就神圣。每当我们面对死亡时,我们都会明白这一点。仪式提醒我们,让我们承认这一点。帮助我们拨开迷雾,帮助我们承受这份重担,这份令人心碎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