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机根本不想创造任何东西。它只能做我们知道的指令它做的事情,”艾达·洛夫莱斯在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编写第一个算法时如此说道。与此同时,她也在思考创造力的本质,并将其提炼为三位一体:“对隐藏事物的直觉感知”、“强大的推理能力”以及将“来自各种看似无关紧要和无关来源的庞大装置”带入任何创造性努力的“专注力”——也就是说,直觉、评估直觉成果的分析能力,以及丰富的原材料储备,为爱因斯坦认为的创造力关键 ——“组合游戏”提供养分。
第一个源于经验——直觉是我们所说的在生活中无意识地磨练出来的模式识别。第三个也源于经验——我们所读过、见过的一切,我们所爱过的每一个人,我们所遭受过的一切,都成为创造组合炼金术的基石。第二个是天才与疯子之间的分界线——创造性的启示,无论是日心说还是哥德堡变奏曲,都是看到了别人未曾见过的东西,它与我们所知的世界息息相关,触动它,改变它;幻觉是看到了别人未曾见过的东西,却无法评估它与现实世界的无关性。
洛夫莱斯之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人工智能能否同时实现这三个目标,从而产生真正新颖的想法,还是仍然受制于二进制逻辑的束缚——一种脱离实体的智力,缺乏生活经验,缺乏其所有具象化和模糊化的野性,而真正的创造力正是源于此。由此引出了一个更加令人不安的问题:我们作为一个物种,是否正在被我们自己创造的这个“机械王国”训练,将生命的拟像误认为生命本身,将我们的活力简化为算法。鉴于创造力是我们物种的标志,关于人类和非人类思维中创造力本质的问题,最终关乎作为——以及保持——人类的意义。
MANIAC I(数学分析仪数值积分器和自动计算机模型 I)的操作员,1952 年。
很少有人比英国哲学家玛格丽特·博登(Margaret Boden ,1936 年 11 月 26 日 – 2025 年 7 月 18 日)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更深入、更持久。在互联网刚刚诞生、计算模型尚处于起步阶段时,她就创作了具有启发意义的著作《创造性思维:神话与机制》 (公共图书馆)。该书的核心是探究人类思维如何超越自身,我们的直觉如何运作,以及我们如何产生新的想法,其基础是这样的洞见:“计算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人类思维丰富微妙之处的科学假设”,人工智能概念的价值不在于它们能够(它们完全可以)产生新的想法,而在于它们能够帮助我们这样做,因为“它们的失败和成功都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思考自身的创造力”。
所有这些都需要对这些力量进行清晰的定义——这不是古代对神灵启示的逃避,也不是少数天赋异禀的浪漫主义幻想,而是一个既能解释创造力巨大范围又能解释这一范围内各种变化的模型,既能解释创造力从根本上神秘的本质,又能解释在不将其简化为代码的情况下理解这种神秘的可能性。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能拥有的最美好的体验就是神秘”,因为“事物背后总有某些东西深深地隐藏着”。卡尔·萨根也曾坚称“沐浴在神秘之中……永远是我们的命运,[因为]宇宙永远比我们理解的能力更加丰富”,之后,博登思考了宇宙的奥秘:
如果说谜题是尚未解答的问题,那么谜题就是难以清晰提出,更遑论令人满意的答案的问题。谜题是科学无法触及的。创造力本身似乎是一个谜,因为它本身就自相矛盾,让人难以理解它是如何发生的。创造力如何发生的确令人费解,但它究竟能否发生,则更是深不可测。
[…]
创造力的科学不必非人性化。它不会将我们展现为纯粹的机器,从而威胁我们的自尊,因为有些机器远比其他机器“纯粹”得多。它可以承认创造力是一个奇迹,尽管它否认创造力是一个谜。
玛格丽特·博登,1990 年。
博登将创造力定义为“提出新颖、令人惊讶和有价值的想法或成果的能力”,他认为创造力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是大脑的特殊“能力”,而是“植根于概念思维、感知、记忆和反思性自我批评等日常能力”,并且创造力不是非黑即白的——应该问的问题不在于一个想法是否具有创造力,而在于它的创造力有多强,这使我们能够评估想法本身的微妙之处以及它在头脑中产生的“微妙的解释过程和复杂的心理结构”。
她借鉴了从欧几里得革命性的几何学到柯尔律治的《古舟子咏》等各种理论,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创造力——个人创造力,即“提出一个令人惊讶且有价值的想法,无论有多少人提出过这个想法,对提出这个想法的人来说都是全新的”;以及历史创造力,即这个想法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全新的。两者都以“惊讶”为基础——“当你遇到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想法时,你感到的震惊。你觉得它不可能出现在任何人的脑海中——但它却真的出现了。”
博登认为创造力包含三个方面:首先,将熟悉的想法融入陌生的组合中。对博登影响深远的亚瑟·库斯勒在其开创性的创造力模型中将此称为“双重联想”。詹尼·罗达里也呼应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奇妙的二项式”是精彩故事的关键。博登指出,要使这种组合真正新颖,需要“一个人的头脑中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并有多种不同的运作方式”。
创造力的另外两个方面都涉及人们头脑中的概念空间——那些我们从同龄人、父母、文化以及我们所处时代和地域的时尚和虚构中无意识吸收的结构化思维方式:写作和着装风格、社会习俗和礼仪、关于现实本质的现有理论以及意识形态运动。探索概念空间是一种创造性的方法。博登写道:
在给定的概念空间内,许多想法都是可能的,但其中只有一些可能真正被想到……探索性创造力是有价值的,因为它可以让人们看到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的可能性。
探索性创造力在现有的概念空间中发现新颖的想法,并在此过程中邀请他人思考该空间的局限性和潜力。但人们可以更进一步,超越探索,实现概念空间的转型:
一种既定的思维方式,如同一套道路系统,可以使某些想法变得不可能——也就是说,变得不可想象……最深刻的创造力体现在,某人正在思考一些在他们头脑中的概念空间里,他们之前无法思考的事情。这个原本不可能的想法,只有创造者以某种方式改变既有的思维方式,才能产生。它必须经过调整,甚至彻底改变,才能使那些之前(在未改变的空间里)根本无法想象的想法,现在成为可能。
当然,这是所有转变的悖论,吸血鬼问题思想实验可以最好地说明这一点——因为我们的想象力是过去经验的组合产物,所以我们从根本上无法想象真正改变的未来状态,并认为这种状态是不可能的,长期将我们想象力的极限(变革经验扩展了想象力的极限)误认为是可能的极限。
博登延续了科斯特勒的思路,探讨了如何才能让一个想法真正具有变革性。她认为,单靠“双联”并不足以催生这样的想法:
创造性地整合想法并非像在袋子里摇晃弹珠那样简单。弹珠必须聚在一起,因为它们之间存在某种清晰的、尽管之前未被注意到的联系,我们之所以重视这种联系,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很有趣——富有启发性、发人深省、幽默风趣……我们不仅建立联系,还会评估它们。
价值问题正是创造力的核心悖论所在,因为我们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是继承的概念空间,这使得我们难以评估甚至认识到一个变革性想法的价值,即使它的原创性已经溢出并压倒了概念空间。正如鲍勃·迪伦所说:“人们很难接受任何压倒他们的东西。”博登写道:
我们的审美价值观难以识别,更难以用语言表达,甚至更难真正清晰地表述。(当然,对于计算机模型来说,它们必须被非常非常清晰地表述出来。)此外,它们会发生变化……它们因文化而异。即使在特定的“文化”中,它们也常常存在争议:不同的亚文化或同侪群体重视不同类型的服饰、珠宝或音乐。而就变革性创造力而言,新事物带来的冲击可能如此巨大,以至于即使是同行艺术家也难以发现新奇理念的价值。
她回归到创造力最关键的要素——那种强烈到近乎震惊的惊喜:某种之前无法想象的事情闯入了你的脑海。惊讶,就是看着你的概率计算在可能性面前崩塌,发现你的预期轨迹太小,无法涵盖你刚刚遇到的一切。(这就是为什么像我们这样的社会和时代,如果优先考虑确定性和自以为是,而不是探索和惊喜,就会束缚住自身的创造力。)博登写道:
一个纯粹新颖的想法,是指能够用与其他熟悉的想法相同的生成规则来描述和/或产生的想法。而一个完全原创或富有创造力的想法,则无法做到这一点。
[…]
要从根本上创造,一个想法仅仅与众不同是不够的——即使它很有价值。仅仅新颖、前所未有也不够。从根本上创造的想法会以更深层次的方式带来惊喜。就这种创造力而言,我们关注的不是概率,而是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创造性想法的惊讶,意味着我们认识到,世界的发展不仅与我们预想的不同,甚至与我们预想的可能不同。
这种连接现实与可能的创造性冲动激励着我们,因为我们所处的世界对我们至关重要——这至关重要,因为我们是由物质构成的,因为正如博登所说,计算机的生成流程是“被执行而非被具体化”,而我们的生成流程则贯穿于我们身体活力的感觉中枢。在博登的开创性著作出版二十五年后,在基于Transformer的大型语言模型出现数月后,剑桥大学为她捐赠了一系列讲座。在她的就职演说中,她反思道:
智人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物种。我们对马斯洛所谓的“爱与归属感”(包括合作与对话)和“尊重”(包括尊敬与尊严)的需求并非无关紧要或可有可无的附加物。它们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想要繁荣发展,就必须满足这些需求。这些需求的满足程度会影响个体对幸福的主观体验(以及他人对幸福的衡量)。而计算机则没有这样的需求。
正是出于这种意义,出于我们作为生物的需要,我们才创造出任何有实质、有价值、令人惊喜的事物。正因为事物对我们重要,我们才会受苦;正因为我们受苦,我们才会被迫将苦难转化为艺术。
在《创造性思维》的剩余部分,博登继续探讨了混乱和约束在创造力中的互补作用,以及尽管人工智能模型存在局限性,但它们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直觉的奥秘。本书还补充了奥利弗·萨克斯在《ChatGPT》问世三十年前撰写的关于意识、人工智能以及我们对意义的探索的著作,并重新审视了他自己对创造力三个基本要素的理解。
捐赠=爱
十七年来,我每个月都要花费数百小时和数千美元创作《边缘人》(The Marginalian )(最初十五年,它的名字是《脑力挖掘》(Brain Pickings) ,如今已不复存在)。多亏了读者的支持,它一直免费且无广告地运营着。我没有员工,没有实习生,也没有助理——这完全是一个女人出于热爱而独自创作的劳动,也是我的生活和生计。如果这份劳动能以任何方式让你的生活更加舒适,请考虑捐款伸出援手。你的支持将带来巨大的改变。
通讯
《边缘人》每周都会发布一份免费的新闻简报,每周日出版,提供本周最鼓舞人心的读物。以下是精彩内容。喜欢吗?快来注册吧!
原文: https://www.themarginalian.org/2025/08/22/margaret-boden-crea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