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对近700项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研究的新审查发现,超过90%的研究是在空旷的空间中进行的,而不是在人体上进行的,这使得关于这些设备是否真的能够预防感染,或者它们是否会因释放臭氧或甲醛等化学物质而造成伤害的证据存在重大空白。《对话》报道:许多呼吸道病毒,例如COVID-19和流感病毒,都可以通过室内空气传播。高效空气微粒子过滤器、紫外线和特殊通风设计等技术——统称为工程感染控制——旨在净化室内空气,防止病毒和其他致病病原体的传播。我们与来自三所学术机构和两所政府科学机构的同事合作,查找并分析了从20世纪20年代到2023年发表的每一篇评估这些技术有效性的研究——总共672篇。这些研究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评估其效果:一些研究衡量了干预措施是否减少了人体感染;另一些研究使用了豚鼠或小鼠等动物;其余研究采集了空气样本,以确定这些设备是否减少了空气中的小颗粒或微生物的数量。只有约8%的研究测试了人体有效性,而超过90%的研究在无人空间测试了设备。我们发现不同技术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例如,44项研究考察了一种名为光催化氧化的空气净化过程,该过程会产生杀死微生物的化学物质,但其中只有一项研究测试了该技术是否能预防人体感染。另有35项研究评估了基于等离子体的微生物杀灭技术,但均未涉及人类受试者。我们还发现了43项关于采用纳米材料、旨在捕获和杀死微生物的过滤器的研究——同样,这些研究均未进行人体测试。
在 Slashdot 上阅读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