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前照灯最初是用乙炔燃烧的,后来被普通电灯泡取代。后来,卤素灯泡占据了主导地位,之后汽车行业开始探索更先进的技术,例如高强度放电灯 (HID),以提升亮度。激光前照灯代表了下一个飞跃,它有望带来更高的可视性和更佳的光线分布。
只是,童话般的景象并未持续太久。激光大灯上市仅仅十多年后,就被那些最初将其推向市场的制造商们抛弃了。激光大灯最终只能孤军奋战,最终在成为主流之前就变得毫无意义。
明亮的灯光
激光大灯最初由宝马于2013年发布,这家德国公司承诺将在其新款“光环”车型i8上应用这项技术。同为德国竞争对手的奥迪最终抢先一步,在i8投产前几个月推出了配备激光大灯的限量版奥迪R8 LMX。这两个品牌后来都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一系列豪华车型,包括轿车和SUV。
激光大灯的主要卖点在于它们能够投射出非常明亮、聚焦的远距离光束。正如我们之前所探讨的,激光大灯的原理是利用蓝色激光点亮黄色荧光粉,产生鲜艳的白光,经反射镜反射后,可照射到车辆前方600米以内。激光大灯在近光方面不太实用,因为这项任务通常由LED承担。然而,它们非常适合用作超高效的远射光束,即使借助可控头灯组件和基于摄像头的追踪系统,也不会干扰其他道路使用者。
激光大灯的生产成本更高,但在投射距离方面也远超任何传统灯泡。它们也比几乎任何其他汽车照明技术都更紧凑,让汽车设计师在设计汽车前端时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在效率方面,它们甚至能够超越LED。然而,奥迪和宝马最终都放弃了这项技术。
2014 款宝马 LED 远光灯(左)和激光远光灯(右)的对比。注意激光远光灯的照射范围远大于普通远光灯。图片来源:宝马
罪魁祸首?法规。尤其是美国强制执行的前照灯法规。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第108条规定,前照灯强度不得超过15万坎德拉,光束范围不得超过250米。这些规定实际上意味着,激光前照灯的性能若要超越旧技术,就必须与美国法规相抵触。这些规定与欧洲法规形成了鲜明对比,欧洲法规允许前照灯的强度最高可达43万坎德拉。与封闭光束时代如出一辙,美国法规再次因固守旧习而阻碍了欧洲的创新。
当然,美国法规并非在所有地方都适用。欧洲汽车制造商本可以继续追求激光大灯技术,然而,其他因素也起了作用。LED大灯技术不断改进,新款车型的亮度和光线分布也得到了提升。自适应矩阵LED大灯还允许随意开启和关闭部分光束,以提供最佳照明,同时又不会使其他道路使用者感到眩目。
人们普遍认为,奥迪抢在宝马之前,抢先在限量版R8 LMX上搭载了激光大灯,但宝马才是第一个真正量产激光大灯的厂商,它搭载的是i8。图片来源:宝马
因此,激光大灯正面临衰落。虽然奥迪和宝马产品线中的部分车型仍配备大灯,但两家汽车制造商都在逐步淘汰它们。去年,宝马大型车产品经理 Andreas Suhrer 就此问题表示,纯 LED 设计才是未来趋势。Suhrer 表示:“目前,G26 和 X7 上仍然配备激光照明,但我们没有未来的计划。G60 和 G61 没有配备,新款 7 系也没有。我认为激光照明还没有完全完成,但对于下一代车型,我们将重点关注 LED 矩阵灯。激光灯的绝对照射范围已经相当不错,但最新一代矩阵 LED 灯的分布更佳。”与此同时,奥迪在 2024 年发布声明,指出未来没有计划在产品中采用激光照明模块。
归根结底,激光大灯只是个昂贵而花哨的方案,却解决了一个小问题。更强大的远光灯固然好,但考虑到大多数驾驶者很少使用,它几乎算不上什么关键功能。高昂的价格、有限的实用性,再加上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竟然让激光大灯变得毫无用处,奥迪或宝马继续追求这项独特技术几乎毫无意义。它们最终会成为豪车的珍品,每隔几十年就会被博主们提及,提醒人们这项曾经被视为尖端技术的技术。
原文: https://hackaday.com/2025/08/18/how-laser-headlights-died-in-the-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