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的是,智力在地球上的所有资源中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它或许是我们创造的唯一一种真正拥有无限需求、永不满足的资源。
为丰富的内容定价并非易事。Netflix、Spotify 以及数百万个软件应用都以固定价格提供无限使用。这种定价机制行得通——它们确实赚钱——因为事实上,这些应用并非无限使用。我们很快就会感到满足。我们观看内容的时间有限,收听内容的时间也有限,最终会停止浏览。但人工智能可能并非如此。看起来,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可能会超出我们有限的时间。
但对于我们创造的其他资源来说,情况并非如此。当食物和卡路里匮乏时,我们从未想过有人会路过自助餐而不去吃一口。当衣服匮乏时,我们从未想过有人会不留一顶免费赠送的帽子。但事实证明,我们一些最基本的需求并非无限。食物、衣服、娱乐、住所,甚至友谊(大多数人最多只有150个朋友)都能让我们感到满足。
我们梦想着一个人人都拥有略多于所需的东西的世界。这个世界常常被称为乌托邦,但大多数人普遍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毕竟,要让每个人都拥有超出其所需的东西,需要无限的资源。至少这是普遍的看法。然而,随着如今某些生活领域的富足变得越来越普遍,我们看到的证据表明,我们对许多资源的消耗并非无限。而且,真正拥有无限或永不满足的欲望的资源,可能寥寥无几。
有一些资源似乎永远供不应求,比如能源或带宽。然而,能源并非像表面看起来那么难以满足。家中拥有大量太阳能的人拥有丰富的“免费”(无需计量)能源。虽然他们可能会因为白天开灯或一直开着空调而“浪费”能源,但到了一定时候,他们就无法再使用更多的能源了。带宽也是如此。起初,屏幕和电话的分辨率明显较低,我们想要越来越大的带宽和存储空间。但到了一定程度,更多的像素和更多的兆字节就变得无关紧要了。我们可能还没有达到不再需要改进的地步——我们仍然需要令人信服的、与现实难以区分的沉浸式三维世界——但我们的感官显然是可以得到满足的。
医疗保健又常被冠以“永不满足的需求”的称号,因为它很难免费提供。但医疗保健的奇怪之处在于,没有人真正想要无限量的医疗保健,因为获得它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即使它在金钱上是免费的,对你来说也并非真正免费。理想情况下,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你根本不需要任何医疗服务,因为你身体非常健康。事实上,你想要的是最低限度的护理;用最少的钱享受超级优质的护理。如果你正在吞噬大量的医疗服务,那将是一个你想要避免的悲惨故事。你想要的是无限的潜在护理,而不是无限的护理。我有几个朋友经营着一家为亿万富翁服务的精品医疗服务机构。只需支付一笔丰厚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保留费,他们就能提供全天候、深度个性化的无限医疗服务。你只需支付固定费用即可享受这些服务。然而,他们的客户很少使用太多(紧急情况除外)。他们的客户并非全天候使用他们的服务,而是因为服务是“免费的”而将其耗尽。当你提供无限制医疗保健的选择时,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只能有限度地使用。
对个人而言确实如此。那么整个社会又如何呢?尽管对资源的需求可能并非无止境,但社会层面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这主要是因为人口持续增长,而且其中越来越多的人积累了足够的财富来购买这些资源。此外,技术进步往往会降低每种资源的单位成本,而更廉价的供应又会增加更多的用途,因此总体消费量就会激增。这意味着,如果资源供应有限,而技术发展到可以减少需求的程度,我们仍然会消耗更多资源。这被称为杰文斯悖论。因此,虽然对资源的需求并非无止境,但总体需求可能会呈指数级增长。
这是我们迄今为止在人工智能领域看到的模式。它或许是我们迄今为止开发速度最快的资源,人均采用率最高,每小时使用量增长也最快。但这只是第一波浪潮。
第一波人工智能浪潮是以人类数量来衡量的。有多少人拥有账户并正在使用?最终,地球上的每个人都会与人工智能聊天,所以这第一波浪潮很快就会饱和。
第一波。图表展示了人工智能平台的全球活跃用户总数。红线为推断值。
第二波人工智能浪潮以小时为单位。人们使用我们的人工智能的时间是多少小时?许多人工智能愿景的最终目标是使其成为一种始终在线的资源。也许你的人工智能代理就在你的智能眼镜里,它整天都在听你说话,观察你醒着时看到的东西,也在观察你,引导你,甚至在你召唤它之前就对你低语,因为它24小时都处于开启状态,无论是从你的眼镜上跳到你卧室的设备上,还是晚上待在你的墙里。所以,人工智能的创造者们衡量的是它们提供了多少小时。
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以代币来衡量。人工智能真正的市场并非人类,而是其他人工智能。当我们进入代理世界时,一个代理依靠子代理来完成工作,而这些子代理又将工作分配给其他代理,如此循环往复,每一层都需要消耗代币来处理,因此,我们可以快速积累一个庞大的、由消耗代币的交互人工智能代理组成的网络系统。
虽然我看Netflix的时间有限,但我获取情报的量却没有上限。我可以给我的代理一个任务,让他们检查、复查,甚至三遍。很快,我就能部署数千名代理全天候地处理我的项目。我可以让一大群代理在我睡觉的时候继续工作,让他们明天把之前的工作做得更好10倍。我也可以再给他们一天时间,让他们把工作做得更好100倍。关键在于:更好似乎没有上限。
奇怪的是,如果人工智能真的能做到我们期望的那样,它们就成了人类进步的象征。它们也成了人类时间的象征,而我们无法通过其他方式创造时间。我们——即使是亿万富翁——每天的时间都受限于24小时。但如果我们有人类代理人日夜思考和工作——数以万亿计——我们就会突然拥有无限的时间。人工智能或许能让我们最终在一天中创造更多时间,而无需从其他人那里窃取。而且这种时间似乎也永无止境。
当然,难题在于,创造这片浩瀚的人工智能海洋并非免费。它远非免费。即使每个代币的成本(以及每个代币的能量)下降,我们仍将使用更多代币,因为改进是无限的。这或许意味着我们在人工智能上的支出将持续上升,或者至少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快速下降。我想起,几十年来,即使摩尔定律不断发挥作用,将每个晶体管的成本降至几乎为零,一台新笔记本电脑的价格也基本保持不变,约为 1,000 美元。人工智能代币的成本很可能也会遵循类似的模式,即每个代币的成本下降,但人工智能的总支出却在上升。正如我们不再真正计算晶体管的数量一样,在未来几年,我们可能也会忽略代币的数量。我们将把衡量标准转向更有意义的东西,也许是“任务”,或者某种能够反映人工智能工作价值的指标。
但如何给人工智能定价呢?99% 的人工智能面向内部,与其他人工智能互动,它们是隐形的基础设施,除非它们宕机,我们才会注意到,这些人工智能可以计量。但剩下的 1% 人工智能面向外部,与人类互动,它们可见,在我们耳边低语,覆盖我们的视野,始终处于运行状态,它们可能无法计量,因为我们通常不喜欢计量器在脑海里运行。我们想要无限的访问服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订阅那些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东西。我们会避免任何计量器来衡量个人人工智能赋予我们的神性。但坐在我们肩上、始终处于运行状态的代理,它拥有一支无限的智能大军,始终处于运行状态,这支大军可能需要计量,因为追求卓越是没有止境的。
当我们开始比较各种无限个人人工智能计划时,我们可以想象一些可能会宣传的品质:响应速度;预测速度;控制范围(潜艇大军的深度);随叫随到的专家种类、隐私/个性化控制、功能和界面设计将推销该服务,即使代币是免费的——它们很快就会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