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化”

Posted on 2025-08-09

wyea--1.jpeg

感谢您订阅 Where’s Your Ed At Premium,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发送电子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

昨天, OpenAI 推出了 GPT-5 ,这是一款新的“旗舰”模型,据称它在编码和写作方面表现更好,但仔细观察后,感觉它和过去一两年来一直在铲的老问题没什么两样。

当然,我是不屑一顾的,但三年后,经过多次耗资五亿美元的训练,OpenAI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在某种程度上比 Sam Altman 的“更好”,并立即开始用其所谓的编码基准图表做一些 Twitter 用户称之为“图表犯罪”的事情。

这也引出了一个问题:GPT-5是什么?《连线》杂志称其为“旗舰语言模型”,但OpenAI自己则称其为“一个统一的系统,它包含一个能够回答大多数问题的智能高效模型、一个更深层次的推理模型,以及一个能够根据对话类型、复杂性、工具需求和你的明确意图快速决定使用哪个模型的实时路由器”。在我看来,这听起来确实像是两个模型,而且不一定是新的!早在 2 月份,Altman 就表示,GPT-5 是“一个集成了我们许多技术的系统,包括 o3”。

目前尚不清楚 GPT-5(至少是通过 ChatGPT 访问的那个)是什么。根据 Simon Willison 的说法,它包含三个子模型——常规模型、迷你模型和纳米模型。如果使用 API 进行配置,“每个子模型都可以在四个推理级别之一上运行”。

然而,当谈到您在 ChatGPT 上访问的内容时,您有两个选项——GPT-5 和 GPT-5-Thinking,而整个上一代 GPT 模型不再可供大多数用户访问。

我相信 GPT-5 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中正在发生的更大过程的一部分——enshittification ,这是 Cory Doctorow 的术语,指的是平台开始烧钱提供无限的、不受保护的体验来吸引用户,然后降低功能并将其转移到更高层级,以此来榨干用户血液。

随着 GPT-5 的推出,OpenAI 已完全致力于使其消费者和商业订阅产品变得更加复杂,任意将免费用户转移到更便宜的模型并限制他们生成图像的能力,并取消了在 20 美元、35 美元和“企业”订阅中选择使用哪种模型的能力,将所有选择转移到其“团队”和每月 200 美元的“专业”订阅中。

OpenAI 的理由是一种伪利他主义的做法,将“剥夺所有选择”定义为“快速决定使用哪个[模型]的实时路由器”。ChatGPT Plus 和团队成员现在大多可以使用两种模型——GPT-5 和 GPT-5-Thinking——而之前他们只能使用六种模型。

这种区别意义重大。用户曾经可以在 OpenAI 的 o4-mini-high 和 o4-mini 推理模型上每天收到数百条消息,而 GPT-5 for ChatGPT Plus 订阅用户每周可收到 200 条推理(GPT-5-thinking)消息,其中每 3 小时发送 80 条 GPT-5 消息,允许你让它“思考”答案,从而将你推向一个未公开的推理模型。这看似划算,但 OpenAI 很可能会以“最佳选择”的名义,尽可能地为你提供最便宜的模型。

虽然团队账户可以“无限制”访问 GPT-5,但它们仍然面临每周 200 条推理消息的限制。虽然你可以要求它“思考”更多,但你认为 OpenAI 会提供他们最好的推理模型吗?还是会像他们所说的那样,“汇集之前最好的模型”,然后“选择最合适的模型来完成这项工作”?

此外, OpenAI 将于 8 月 14 日起永久停止所有未以 GPT-5 开头的模型的 ChatGPT 访问权限,但其最昂贵订阅级别的客户除外。OpenAI 会(记者 Joanna Stern告诉我,这似乎也适用于每月 200 美元的“专业版”计划)将您的模型选项缩减至两到三个选项(聊天、思考和专业版),并以尽可能不透明的方式选择它认为合适的任何子模型。GPT-5 顾名思义,就是一款“相信我兄弟”的产品。

OpenAI 试图以提供“最智能、最快的模型”为幌子,减轻系统上任何特定用户的负担,其内部对“最智能”的定义对公司有利,其营销口号是“为工作选择最佳模型”。

让我们看看用户的感受! 一位勇敢的 Better Offline 听众从 r/ChatGPT 中整理了一些片段。那里的用户们哀悼 GPT-4o 的消失, 对其他模型的消失感到愤怒,并称 GPT-5 是“ 即使是付费用户也觉得最大的垃圾”,并表示“现在的项目绝对是脑死亡的”。一位用户说 GPT-5 是“ 人工智能历史上最大的诱饵和转换”,另一位用户说 OpenAI“ 一夜之间删除了包含 8 个模型的工作流,没有任何事先警告”,还有一位用户说“ ChatGPT 5 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模型”。事实上, 这样的帖子太多了,我可以在五分钟内找到本段每个字的链接。

然而,OpenAI 并非只是在欺骗消费者。想要集成 OpenAI 模型的开发者现在可以使用“优先处理”——此前这项功能仅限企业使用(参见 2025 年 7 月 21 日的存档),以保证低延迟和正常运行时间。虽然这听起来像是一项利他主义或一项新的有益功能,但我并不认同。我认为这样做只有一个原因:OpenAI 打算,或者由于容量限制将被迫,开始降低对其 API 的访问权限。

与所有模型开发者一样,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需要 API 访问具备“可靠、高速的性能”,但这里想说的是,如果不支付 OpenAI 的“巨魔费”,你的 API 访问将陷入困境。这笔费用也相当高昂,几乎 使每个模型的 API 价格翻了一番。虽然“优先处理页面”列出了各种模型的定价,但其定价页面 将选项缩减到只有两种——GPT-5 和 GPT-5-mini,这表明它可能不打算永久提供优先访问。

OpenAI 并非唯一一家对客户施压的公司。正如我稍后会解释的那样,实际上每家消费级生成 AI 公司都推出了某种每月 200 美元的“专业”计划——Perplexity Max、Gemini(折扣前每月 249.99 美元)、Cursor Ultra、Grok Heavy(每月 300 美元!),当然还有 Anthropic,其每月 100 美元和 200 美元的计划允许 Claude Code 用户将其月费的 100% 到 10,000% 用于 API 调用。这导致费率限制从 2025 年 8 月 28 日开始——这个日期恰到好处,让 Anthropic 能够在用户流失之前完成高达 50 亿美元的融资。

更糟糕的是, 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 Anthropic 烧掉了所有现金,才让 Claude Code 的年收入达到 4 亿美元——大约 3,300 万美元的月收入几乎肯定会蒸发,因为其客户对按月计费的产品达到了为期一周的费率限制。

这些计划并非为“高级用户”打造。它们代表着这些产品需要达到的实际价格水平,才能勉强维持下去。尽管 Sam Altman 今年早些时候曾表示,ChatGPT Pro 每月 200 美元的订阅费正在让 OpenAI 亏损。而 GPT-5 的推出, ChatGPT Plus 和 Team 订阅用户将彻底移除原本有意义的功能——即选择特定模型执行任务的能力。

这是整个行业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强化的一部分,这些产品背后令人憎恶的烧钱率迫使这些公司采取各种措施,从小规模到大规模。

然而,问题在于,这些企业尚未打造出真正重要的产品,即使他们打造出像 Claude Code 这样的热门产品,如果不烧掉巨额资金,也无法让它火起来。Cursor 也是如此,我相信几乎所有其他基于大型语言模型构建的主流产品也是如此。而且我相信,当他们试图调整价格以反映实际成本时,这种受欢迎程度就会开始下降。根据我在该工具 Reddit 页面上看到的评价,我认为我们已经在 Claude Code 上看到了这种情况,尽管我现在也不愿妄下结论,因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人工智能的伟大进化已经开始。

原文: https://www.wheresyoured.at/the-enshittification-of-generative-ai/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nrique Dia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