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这位悲伤的年轻文学家在 Substack 上活得很好

Posted on 2025-08-07

在图书界,2025 年的夏天正式成为 Substack 的夏天。

过去几年里,Substack 慢慢地构建起了一个文学圈,业余作家、名不见经传的作家以及普利策奖获奖作家在这里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文学创作。今年春天,一系列或许以 Substacks 闻名的作家发布了新作,引发了一阵热议,评论家、小说家兼 Substack 主播 Naomi Kanakia 称之为“ Substack 的夏天”。

《纽约客》五月刊问道:“下一部伟大的美国小说会在 Substack 上出版吗?” Vulture 宣称,Substack“已经成为文学界未发表作品的首选目的地”。

Substack能像BookTok那样推动销售吗?不能。但它正在做的事情,对某些群体来说,几乎更有价值。它给摇摇欲坠的图书媒体生态系统注入了一剂活力。它正在构建一个每个人都读《伦敦书评》、每个人都有博客的世界。

“我个人认为 BookTok 是一个发现引擎,而 Substack 是一个讨论引擎,”记者 Adrienne Westenfeld 说道。“BookTok 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个列表文章。人们会推荐一些你可能没听说过的书。它不太适合进行实质性的书籍对话,这只是短视频的局限性。”

三年前,韦斯滕菲尔德在《时尚先生》杂志上撰文,探讨了Substack在文坛的崛起。如今,《时尚先生》大幅削减了图书报道,韦斯滕菲尔德则在Substack上为传统出版的非虚构类书籍撰写配套内容:亚当·科恩的《船长的晚餐》 。某种程度上,这种发展在当前形势下是意料之中的。

所有那些据说已经消失的悲伤的年轻文人都在 Substack 上蓬勃发展。

由于社交媒体和谷歌将潜在读者从出版物中分流,许多媒体不再投资艺术报道。过去常在“书推特”(Book Twitter)上闲逛的文学群体不再聚集在如今的X平台上。尽管如此,仍然有人喜欢阅读、写作和思考书籍。目前,他们中的很多人似乎都在Substack上。

Substack 文学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与 20 年前的文坛如此相似,而 Substack 的千禧一代却错过了那个时代。这些作家的小说往往是乔纳森·弗兰岑式的、关于美国家庭世代弱点的庞大社会小说。他们在 Substack 上发布文章,就像在 WordPress 上发布博客文章一样,只是这次你可以添加付费墙。所有那些据说已经消失的悲伤的年轻文人都在 Substack 上蓬勃发展。在 Substack 上,仿佛又回到了 2005 年。

Substack 是出版业的救生艇……或者可能是桨

Substack 拥有许多知名作家,平台在 2021 年和 2022 年左右开始扩大规模时,曾积极争取其中一些作家的加入,并预付了稿费。(Substack 成立于 2017 年。)乔治·桑德斯和萨尔曼·拉什迪等著名文学偶像都在 Substack 上,埃利夫·巴图曼和卡门·玛丽亚·马查多等新人也在。

作家可以为 Substack 带来文学信誉,而 Substack 则能为作家提供与读者直接且可盈利的联系。在一个始终处于边缘的文学领域,这无疑是一种宝贵的特质。

“只要我想成为一名作家,只要我认真对待这件事,收到的大多是坏消息,”小说家兼多产的 Substacker 用户林肯·米歇尔 (Lincoln Michel) 说道。“主要是预付款越来越少,关于人们读书少的文章越来越多,书评版块越来越少,书籍报道也越来越少。Substack 感觉有点像一艘救生艇,或者说,当你在独木舟上被推下瀑布时,有人扔给你一支桨。你可以吸引一群真正对书籍、文学或任何你正在写作的东西感兴趣的人。”

然而,Substack 夏季活动的主题并非那些声名显赫的大牌小说家。Substack 夏季活动关注的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作家,他们在 Substack 上积累了数万粉丝,最近还发表了长篇小说。他们的作品正被讨论,成为新文学界的核心。

在她最初的“Substack 夏季”帖子中,Kanakia 列举了三本当下最热门的小说:罗斯·巴坎的《玻璃世纪》 、约翰·皮斯特利的《大阿卡纳》和马修·加斯达的《沉睡者》。Kanakia 可以轻松地将自己的中篇小说《金钱问题》添加到这份名单中,她于去年 11 月在 Substack 上完整发表了这本书。“去年我读过的其他新小说中,没有哪一部能给我带来如此大的阅读乐趣,” 《纽约客》在五月评论《金钱问题》时说道。

虽然这不像奥普拉将弗兰岑的《纠正》放入她的读书俱乐部那样引人注目,但它仍然比你合理预期的受到更多关注。

卡纳基亚表示,巴坎和皮斯特利的小说在四月和五月出版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关注。这两本书都雄心勃勃,足以引起评论家的兴趣—— 《玻璃世纪》讲述了一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通奸夫妇的故事, 《大阿卡纳》则讲述了一所大学里的自杀事件。尽管如此,这两本书都出自规模相对较小的出版社: 《大阿卡纳》由贝尔特出版社出版, 《玻璃世纪》由强诗人出版社出版。这类书籍的宣传预算通常有限,因此很难在主流媒体上获得评论。(正如米歇尔所说,获得报道并非易事。)

尽管如此, 《大阿卡纳》和《玻璃世纪》都得到了《华尔街日报》的评论。几周后,卡纳基亚直接在Substack上发表的《金钱问题》被《纽约客》报道。

虽然这不像奥普拉把弗兰岑的《纠正》放进读书俱乐部那样引人注目,但其引发的关注仍然超出了人们的合理预期。“我当时就想,‘出事了’,”卡纳基亚说,“‘这将会成为一件大事。这将会成为一个时刻。’”

“如果这部小说两三年前出版,肯定会被彻底忽视,” Glass Century的巴坎说道。“现在它得到了广泛的评论,我完全归功于 Substack。”

皮斯特利的《大阿卡纳》比其他作品更像 Substack 的产物。皮斯特利最初在 Substack 上连载,后来自行出版,之后被 Belt Publishing 收购。连载期间,这本书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皮斯特利觉得人们去 Substack 读小说并不是为了看小说——但出版后,Substack 成为了这本书的报道平台。

“很多评论,无论正面还是负面,都把我的小说当作了一次测试,看看Substack能否创作出一部严肃、有趣的小说,”皮斯特利说,“评价褒贬不一。”

Substack 用户对 Substack 的看法是:随着社交媒体和搜索流量的双双暴跌,那些通常提供图书资讯的出版物——报纸、文学杂志、图书专题网站——都陷入了困境,越来越难找到。Substack 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生态系统的空白,它能够直接将信息发送到读者的邮箱。

“在这里,与人交流非常容易,作品的传播也非常容易,”在 Substack 上撰写文学评论的亨利·贝格勒 (Henry Begler) 说。“感觉就像身处一个真实的文学场景,这是我从未参与过的。”

虽然市面上有很多新闻通讯社交平台,但 Substack 却独树一帜,因为它既是一个新闻通讯平台,内容偏向散文式;又凭借其模仿 Twitter 的 Notes 应用,提供热门话题和对话。两种形式可以相互促进。

“它创造了一种比在推特上更长、更深思熟虑的持续讨论,在推特上你只需要说出你的妙语,”贝格勒说。

Substack 圈的热门作家们也都与 Substack 旗下的文学杂志《都市评论》(Metropolitan Review)有联系。Barkan 是该杂志的联合创始人兼主编,Kanakia、Pistelli 和 Gasda 都曾为该杂志撰稿,Begler 也曾为该杂志撰稿。“基本上,我们只是一群在线朋友,互相阅读彼此的新闻通讯,并为一些相同的出版物撰稿,”Kanakia 说。

对于巴坎来说,《大都会评论》是新文学运动的中心,他称之为新浪漫主义,即“充分利用互联网 1.0 最初承诺的自由,将英语引向大胆、奇特和令人兴奋的方向”。

巴坎认为,过去那种刊登大胆、奇特、激动人心言论的出版物如今已不再如此,而《都市评论》正在填补这一空缺。他略带乐观地认为,拥有约2.2万订阅者的《都市评论》是“美国读者最广泛的文学杂志之一”。

《都市评论》和 Substack 夏季刊的共同神话,让这些作家开始形成一种凝聚力十足的自我认同。有趣的是,他们用这种身份构建的世界,却略带复古气息。

2005年的文学文化依然活跃

2005 年文学界的特点如下:人们对一群才华横溢的年轻男性作家着迷,他们主要创作大型社会小说,并且对新兴博客圈的文学潜力充满兴奋。

Substack 文学界的特点如下:许多年轻男性作家、许多社会小说,以及对时事通讯文章的文学可能性的极大兴趣。

《玻璃世纪》和《大阿卡纳》都是篇幅宏大的长篇小说,故事跨越了几十年。尤其是《玻璃世纪》 ,读起来仿佛受到了乔纳森·弗兰岑的影响。这与近年来流行的卡尔·奥韦·克瑙斯加德的宏大自传体小说大作截然不同。

“我认为,人们很怀念小说曾经作为更受讨论的形式、更有活力的形式或试图捕捉更多当代社会内容的时代。”

“过去十年左右,文学小说界的一大潮流其实是自传体小说,即用第一人称叙述一段生活片段,通常采用一种通透、不加修饰的散文体,”皮斯特利说。“我认为,人们渴望回归那种在自传体小说时代遗失的、更宏大的社会小说框架。”

总的来说,Literary Substack 似乎也表达了一种渴望,那就是回到文学在文化上更具优势的时代。“我认为,很多人怀念那个时代,那时小说可能是一种更受讨论的形式,一种更有活力的形式,或者试图捕捉更多当代社会的元素,”贝格勒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从一种思维模式到另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弗兰岑、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等人的怀念。”

这种渴望在某种程度上非常具有弗兰岑式的风格。弗兰岑曾在1996年为《哈泼斯杂志》撰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文中描述了第一次海湾战争前夕的沙文主义思潮之后,他“对美国小说的绝望”。弗兰岑认为电视对小说有害;他当时还没有看到TikTok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虽然弗兰岑模式在这群人中很常见,但这种松散的趋势中也有一些例外。加斯达的《沉睡者》很大程度上是千禧一代小说的产物(用冷漠的语气描写了布鲁克林文人的弱点);而卡纳基亚在《Substack》上的作品,她称之为“故事集”,内容简洁,很少关注描写或背景设定。

还有性别问题。在充斥着关于男性作家消失的文章的时代,Substack 文学圈中男性的数量尤为引人注目。一些观察家从这一现象中吸取了某种教训:主流文学界疏远了男性。他们不得不逃到 Substack 去建立自己的避风港。

“文学界对美国男性作家不屑一顾,”作家亚历克斯·佩雷斯(Alex Perez)去年八月在他的Substack上写道。他的评论者们对此表示赞同。他们总结道,解决办法是搭建平台,实现自主出版。

“我是一个中年、异性恋、白人、保守、富有的男性,写文学小说。这就像人口统计学上的屎一样,根本没机会,”一位评论者写道。“但我有8.5万名推特粉丝和一个包含数千人的电子邮件列表,所以我可以自行出版,只要我写的东西就能卖出5000册。”

“这些人并非男性圈里那些不断抨击女性对小说影响的男人。他们只是在写作而已。”

对于《都市评论》的读者来说,Substack 文学圈的男性数量基本与价值观无关。“我确实觉得,当我加入 Substack 时,我感觉‘这些人创作的作品是我真正感兴趣、也真正觉得引人入胜的’,而且他们可能大多数都是男性,”贝格勒说。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对所有人都相当友好的环境,”巴坎补充道。“这里不是那些总是怒斥女性对小说影响的男性圈子里的男人。这里的男人只是在写作而已。”

卡纳基亚认为,关于文学界白人男性的叙事比他们透露的要复杂得多,但最终无伤大雅。“在2025年,各种各样的为自己辩护的男性——大多数都非常可怕。这种类型的还不算太糟,”她说。“如果他们想和斯克里布纳出版社签一份图书合同,那好吧,如果这能让你满意的话。那就太好了。我对此没有意见。”

与此同时,文学平台 Substack 也在不断扩张。普利策奖获奖小说家迈克尔·夏邦 (Michael Chabon) 刚刚注册。“他很聪明,”巴坎说。“如果我是迈克尔·夏邦,正在写小说,我就会加入 Substack。我认为更多已经拥有平台的文学作家应该加入。”

与此最接近的先例并未持续太久。2005年的文学盛况如同那个时代的一切一样,被彻底摧毁:在2008年经济衰退和所谓“大觉醒”的压力下,在社交媒体兴起、博客圈缓慢崩塌——以及随之而来的一切——的冲击下。

同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这群人身上吗?现在还很难确定。至少现在,Substack 正处于夏季。

原文: https://www.vox.com/culture/421255/literary-substack-novel-reading-men-ross-barkan-naomi-kanakia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nrique Dia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