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迪士尼在拍摄真人版《海洋奇缘》时,曾使用一种他们最终不敢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克隆”了巨石强森:根据他们制定的计划,巨石强森同样体格健硕的表弟塔诺艾·里德——身高6英尺3英寸,体重250磅——将在少数镜头中担任替身。迪士尼将与人工智能公司Metaphysic合作,制作巨石强森面部的深度伪造视频,并将其叠加在视频中里德的表演之上——这是一种“数字替身”,实际上可以让巨石强森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巨石强森批准了这项计划,但这项新技术的使用引发了迪士尼律师们对如何部署、采取哪些安全措施来保护数据以及其他一系列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参与谈判的人士表示,他们还担心,如果部分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迪士尼最终将无法宣称对电影的所有元素都拥有所有权。迪士尼和Metaphysic公司花了18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地就合同条款和数字替身制作进行谈判。但这些镜头最终都不会出现在明年夏天上映的最终电影中……对20多位现任和前任员工及合伙人的采访,展现了这家娱乐巨头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性和如何利用它的担忧之间左右为难的境地。由于官僚主义和公司与粉丝签订的社会契约方面的焦虑,以及与代表演员、编剧和其他创意合作伙伴的工会签订的法律合同,迪士尼的进展有时会受到阻碍……对迪士尼而言,在保护其角色和故事的同时,拥抱新的人工智能技术至关重要。“我们已经存在了100年,我们打算在未来100年继续存在,”该公司法务主管Horacio Gutierrez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人工智能将带来变革,但它不必目无法纪……”[就在6月,迪士尼和康卡斯特环球影业之间发生的一桩诉讼案中,迪士尼声称《午夜旅程》“是典型的版权搭便车,是抄袭的无底洞。”] 出于对负面宣传的担忧,迪士尼放弃了在《创:战纪》中使用人工智能的计划。这部电影原定于10月上映,讲述一位人工智能生成的士兵进入现实世界的故事。由于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人工智能,据知情人士透露,高管们提出了将人工智能融入其中一个角色的想法……这是一种热门的营销策略。一位编剧会向一个生成式人工智能程序讲述动画角色——杰夫·布里吉斯饰演的主角比特的助手——的背景。然后,在屏幕上,这个由演员配音的人工智能程序会在镜头转动时以比特的身份回答问题。但由于当时正与代表编剧和演员的工会就合同进行谈判,迪士尼放弃了这个想法,知情人士称,公司内部高管被告知,公司不能冒着负面宣传的风险……迪士尼自身的历史就展现了电影公司过去是如何应对技术变革的。1989年,迪士尼聘请皮克斯为其热门动画电影《小美人鱼》制作少量图像时,高管们对此事讳莫如深,担心如果粉丝们得知这部动画电影并非每一帧都是手绘的,会引起强烈反感。高管们担心,这种知情可能会“夺走它的魔力”。据该文章报道,迪士尼向《堡垒之夜》的开发商Epic Games投资了15亿美元,并计划在《堡垒之夜》中打造一个玩家可以与漫威超级英雄和《阿凡达》中的生物互动的世界。然而,“让玩家与人工智能生成的达斯·维达互动的实验却充满风险。启动这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几分钟后,玩家们就想出了办法,让它用詹姆斯·厄尔·琼斯标志性的男中音咒骂。”(尽管Epic在30分钟内就修复了这个问题。)但这篇文章也揭示了迪士尼高管的另一个担忧。“如果《堡垒之夜》玩家创作的达斯·维达和蜘蛛侠舞蹈在YouTube上走红,那么这段舞蹈的版权归谁所有?”
在 Slashdot 上阅读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