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Steve Krouse写了一篇可爱的小文章,讲述了氛围代码和遗留代码大致相同;“没人能理解的代码”。
我特别喜欢这张图表,它说明了氛围代码和理解之间的关系:
<img src=”/images/smidgeons/vibe-code.png” alt=”Y 轴表示氛围,X 轴表示理解,向下对角线表示的折线图” />
在“氛围编码”一词被模糊且毫无意义地滥用的当下,这种讨论显得很有帮助。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连续的光谱,没有哪个专业的开发人员是处于全氛围的末端。
正如许多人指出的那样,并非所有借助人工智能编写的代码都是氛围代码。根据其最初的定义,氛围代码是指在“甚至忘记代码存在”的语境下编写的代码。或者正如维基百科中详尽的解释:“氛围代码定义的一个关键部分是,用户在没有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就接受了代码。”
和许多开发者一样,我一直在纠结,到底该把多少理解力交给 Cursor 或 Claude Code。我真心实意地尽量精简,或者至少在感觉力不从心的时候,让他们逐行讲解功能。但 YOLO 总是更简单、更快捷——我必须积极控制这种冲动。
当你过于倾向于“高振动但低理解”的学习方式时,我们的AI小兵也是绝佳的学习工具。我尤其喜欢让Claude为我编写有针对性的练习,以便在我迷失于生成的函数或无法正确实现某些非AI实现的功能时练习新概念。尽管加倍学习工程技能有时感觉就像在1820年学习操作纺织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