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Commodore、苹果和早期的计算机时代 ↦

Posted on 2025-07-16

6色_og_图像.png

正如 John Gruber 所指出的,重生的 Commodore 正在出售一款“新”的 Commodore 64。它并非模拟器,而是基于旧设计与现代可编程电子技术的重新设计。

正如格鲁伯所写: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有趣又酷的项目,我希望它能大获成功。但就我个人而言,Commodore 64 对我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怀旧价值。Commodore 64 于 1982 年问世,当时我 9 岁,它给我的感觉总是廉价又不雅观。就像在使用某种苏联产的古怪电脑一样。

上周,我和格鲁伯在 iMessage 上聊过这个问题。我的第一台电脑是 Commodore PET——它比“紧凑型”Commodore 系列的出现时间要早,而且没有彩色显卡——所以 Commodore BASIC 是我做过的第一套编程语言。1

和格鲁伯一样,我对 Commodore 64 毫无好感。很多人真的迷上它了,但那时我已经彻底沉迷于 Apple II,再也不想回头了。没错,Commodore 的键盘确实怪怪的——但即使是在 C-64 模拟器上花五分钟输入 BASIC 代码,也能让我回想起在 PET 上输入 COMPUTE! 杂志上的程序的时代。Shift-2 键用来打引号?这简直太疯狂了,但我仍然保留着当时的肌肉记忆,就在某个地方。

正如格鲁伯周二提到的,德鲁·索尔(Drew Saur)也写了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讲述了他多么喜爱C-64。我强烈推荐这篇文章,尽管其中有一些观点我不同意。斯图尔写道:

即便如此,我也可以比较我最喜欢的家用视频游戏之一的VIC-20版本和Apple II版本,并且我知道我更喜欢哪一个。

如果你走在上世纪 80 年代的街上,看到有人喜欢 VIC-20 而不是 Apple II,那就赶紧过马路吧。(话虽如此,VIC-20 确实具有革命性。它是当时人们见过的最便宜的家用电脑。它的性能低得可笑……但是:它只要 300 美元!卖出了一百万台。)

Staur 继续说道:

Commodore 64 的粉丝是最初的“非同凡想”群体……在当时的整体等级体系中,Commodore/Atari、苹果、IBM 依次为。当时的编程小子们——因为他们热爱 64,因为它是一款更贴心、编程更有趣的机器。我们也觉得它很可爱,设计精良,而且比任何 Apple II 或 IBM PC 都更不“商业化”。我认识的人从 Commodore 64 跳槽到 Mac 的人比从 Apple II 跳槽到 Mac 的人还多。这是有原因的。

这简直是疯狂且不合时宜的,我以“当时的编程小子”的身份这么说。Commodore、Atari 2 ,然后是苹果?Apple II 是……“企业”?胡说。Apple II 是终极反主流文化电脑。它是由嬉皮士为嬉皮士打造的。当然,介绍我认识 Apple II 的人也是嬉皮士。而 Commodore 则是一个西装革履的人的作品。

无论如何,那些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无论这场怀旧之旅如何重现了古老而史前的平台仇恨,一切都已成为过去。而且,我很高兴如今每一台电脑都能在几乎任何设备上使用网络浏览器。


  1. 奇怪的事实:Commodore 的起源是上世纪 50 年代进口捷克打字机到加拿大。也许苏联键盘的遗留问题已经渗透到公司几十年了? ↩
  2. 呼叫Greg Knauss。↩

转到链接的网站。

阅读《六色》 。

原文: https://sixcolors.com/link/2025/07/commodore-apple-and-the-early-computer-days/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nrique Dia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