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美国式乐观主义

Posted on 2025-07-06
open?token=eyJtIjoiPDIwMjUwNzA1MTkwNTQxL

与美国的持续恋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转发了这封邮件? 点击此处订阅以获取更多信息
https%3A%2F%2Fbucketeer-e05bbc84-baa3-43

美国式乐观主义

与美国的持续恋情

凯尔·哈里森
7月5日
https%3A%2F%2Fbucketeer-e05bbc84-baa3-43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Note

在应用程序中阅读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

这是一份每周简报,探讨科技公司创建和投资的艺术与科学。想每周收到《投资入门101》的邮件,请点击此处订阅:

升级至付费

America Flag: US Age | Blog

去年这个时候,我给美国写了一封情书。在信中,我列举了我的国家为建设美国所做的贡献,从科技到文化,甚至更多。9/11事件后,爱国主义情绪一度高涨,但在我人生的成长期,人们心中的“美国例外论”无疑一度低迷。结果,我们这一代的许多人,往好了说是持怀疑态度,往坏了说是极度憎恨美国实验。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总是觉得自己处于微妙的中间地带。我非常乐意承认这个国家存在的种种弊端,从奴隶制到越南战争等等。然而,这似乎永远不足以证明这个国家本质上是邪恶的。不幸的是,我发现如今一切都被撕裂,似乎人们无法接受这种微妙的差别,反而被推到了极端主义的边缘。人们对美国的看法也是如此。

尤其是,这种日益加深的民族挫败感极端主义,似乎与总统政治以及唐纳德·特朗普的崛起直接相关。现在,我是一名注册共和党人,从未(也永远不会)投票给唐纳德·特朗普。但党派政治对我来说从来就没有任何吸引力,所以这当然不足以让我憎恨我的国家。但对许多自由主义者来说,这似乎已经足够了。

昨天庆祝了美国建国249周年,放飞自我,听着托比·基思的音乐,我却在深夜里陷入沉思。是什么让我坚定地相信美利坚合众国的潜力?

巧合的是,过去几周我也一口气刷完了《天选之人》的四季。如果你还没看过,我强烈推荐。它讲述的是那些在耶稣基督尘世传道期间被选中追随他的人的故事。剧中对救赎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展现了真正有缺陷、破碎的人被重塑的能力。

将同样的框架应用于美国,我意识到我喜欢美国是因为它在结构上具有救赎性。

如果你把它与历史上的历代帝国——无论是罗马帝国、中华帝国、大英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还是苏联——进行比较,你会发现,它们的历史轨迹都充斥着征服、奴役、压迫和精英阶层的私利。现在,我的自由派朋友们似乎很快就会把我们归为一类。“没错,这听起来很像我们。”

但从本质上讲,美国实验建立在启蒙运动理念的基础之上。自由、个人权利、被统治者的同意。这些权利的最初应用或许远非完美。但那是一个起点。它与之前的一切截然不同。

最重要的是,在我看来,宪法建立了一个通过抗议、改革和修正进行自我修正的框架。它一次又一次地发挥了作用。通过废除奴隶制、民权和选举权。

举出另一个成功平衡全球力量的国家,它本来可以随心所欲,但却没有做到。相反,美国留下的遗产仍然是自我批评。

从经历内战到废除奴隶制,再到直接回应民众抗议而通过民权法案,再到维护对言论自由、调查性新闻和草根行动主义的保护。没有哪个制度是完美的,但美国仍然是少数几个人民可以合法抗议、起诉政府(并胜诉)、投票罢免领导人以及亲自参选的国家之一。

与之相反的情况比比皆是,社交媒体上每天都在上演。美国政治的代表性越来越低,金钱利益势力越来越强大,我们人类的一些低级本能和偏见被赋予了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

但我们目前的不足之处,只是众多弱点中的一个。仍在流血的事件最终将由美国承担责任。它将与臭名昭著的同伙一起,犯下奴隶制、种族隔离、美洲原住民种族灭绝和土地盗窃、外国政变、军事干预和经济剥削等罪行。

这些罪孽并非小罪,也无法被轻易抹去。但它们并非美国独有的邪恶,而是使其成为一个大国的典型特征。相反,可以说,美国比以往历代帝国更优越的地方在于,它愿意(最终)承认这些罪孽,赋能各派系和运动去纠正这些罪孽,并努力发展,尽管进展缓慢且不均衡。但美国历史的曲线往往会朝着更广泛的包容性和问责制弯曲。

我们远非完美。但正如我从观察那些追随耶稣基督的人的经历中所得到的启示:关键不在于完美,而在于奋斗。努力成为你现在所不是的样子。

美国并非无辜,它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同样,现在、现在、此时此刻,正在造成的损害也层出不穷,亟待解决。但每个大国都面临同样的困境。问题是:它如何运用自己的力量?它是否追求善?它是否允许内部改革?它是否构建了其他国家想要效仿或逃离的体系?

按照这些标准来判断,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美国不仅是一个相对好的国家,而且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善良的大国之一,这恰恰是因为它一直在与自己的罪孽作斗争。

当我看到只有32%的民主党人以身为美国人为荣这样的数据时,我感到难过。不是羞耻,也不是愤怒,只是难过。因为我看到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引擎,它在最佳状态下可以创造出改变世界的技术、医学、文化和精神。但那68%以自己的国家为耻的人却看不到这一点。

但我并不觉得需要用我的信仰来攻击别人,就像我并不觉得需要用我的宗教来说服别人一样。与我的宗教类似,我希望人们能感同身受,因为它给了我强烈的希望,让我能够坚持下去。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我们一定可以做到。

反思这对我们所建设和投资的意义,最终回归到核心的锚定需求:充满希望。期盼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并努力运用你的能力,将其变为现实。


感谢阅读!点击此处订阅,每周接收“投资入门”:

升级至付费

您目前是《投资入门》的免费订阅者。如需获得完整体验, 请升级订阅。

升级至付费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喜欢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评论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Note重新堆叠

© 2025凯尔·哈里森
加州旧金山市市场街 548 号 PMB 72296 邮编 94104
取消订阅

获取应用程序 动笔

open?token=eyJtIjoiPDIwMjUwNzA1MTkwNTQxLeJw8kEtuxCAQBU8TlhbN115wFotP20GxYQTNjHz7

原文: https://www.inoreader.com/article/3a9c6e7718ce78ab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nrique Dia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