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如果你不喜欢

Posted on 2025-06-22
open?token=eyJtIjoiPDIwMjUwNjIxMjIzMzM5L

假设你的老板总是尖叫,口臭严重,或者要求所有员工都模仿英国口音。即使在今天,法律通常也不会给你提供任何补救措施——当然,除了“如果你不喜欢,就辞职”。反歧视法已经开辟了一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转发了这封邮件? 点击此处订阅以获取更多信息
https%3A%2F%2Fbucketeer-e05bbc84-baa3-43

如果你不喜欢

布莱恩·卡普兰
6月21日
https%3A%2F%2Fbucketeer-e05bbc84-baa3-43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Note

在应用程序中阅读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

假设你的老板总是尖叫,口臭严重,或者要求所有员工都模仿英国口音。即使在今天,法律通常也不会给你提供任何补救措施——当然,除了“如果你不喜欢,就辞职”。反歧视法列出了一系列众所周知的“随意雇佣”例外情况。 但“如果你不喜欢,就辞职”仍然是规则。

在研究解雇厌恶情绪时,我偶然发现了马克·罗林(Mark Roehling)的一篇有趣的文章,文中指出,很少有美国员工意识到法律几乎没有为他们提供任何免于解雇的保护。从实证研究来看,他的研究似乎很有道理。但罗林也显然希望美国员工能够获得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拥有的那种法律保护。是的,他承认,随意雇佣制确实有一些学术上的支持者:

采用古典或新古典合同法观点的法律学者认为,随意雇佣是合理的,因为它维护了合同自由原则,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运作,并提高了个人自主权(例如,Epstein,1984)。

但:

对这一论点的标准反驳是,雇员对随意雇佣的“同意”在很多情况下既不是自愿的,也不是知情的,这是因为雇主和雇员之间谈判能力的不平等,以及信息不对称(即缺乏关于未来风险和随意雇佣免责声明影响的平等信息),而这些信息都倾向于有利于雇主(Blades,1967)。该论点认为,谈判过程中的这些缺陷导致随意雇佣既低效又不公平。

罗林的“标准反驳”有多站得住脚?我们先从“谈判能力不平等”说起。听起来很阴险。但我们也可以简单地说:“有些人比其他人能提供的更多——你提供的越多,你得到的交易就越好。” 那样的话,这听起来就毫无根据了。

无论如何,如果人们只有在碰巧拥有“平等议价能力”时才能达成交易,经济会是什么样子?几乎所有贸易都将被禁止。各方拥有平等议价能力的频率,大约相当于他们身高相等的频率。价格机制的妙处在于,它通过给予不平等的各方更多机会,从而提供更诱人的条件,从而说服不平等的各方进行交易。

罗林提出的“信息不对称”论证更是脱轨。在任何标准的信息不对称模型中,其效果并非“偏袒”信息较多的一方,而是吓跑信息较少的一方,导致交易减少,双方都陷入困境。其结果是:如果法律以某种方式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劳动力供给将大幅增加——这大概会使罗林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不平等的谈判能力——更加恶化。

尽管如此,罗林的直觉显然被广泛接受。我想问问那些和他有同样直觉的人:为什么同样的论点并没有促使你去严格监管约会市场?除了少数例外,现代约会市场都建立在“不喜欢就分手”的强硬原则之上。人们对伴侣的抱怨层出不穷:“他对我不好”、“她总是唠叨”、“他太小气”、“她婚前不愿发生性关系”等等。然而,在婚前,“不喜欢就分手”几乎是你唯一的合法途径。

如果你认真对待罗林关于“不平等谈判能力”或“信息不对称”的反驳,那么约会市场的现行规则应该会让你感到愤怒。想想查宁·塔图姆和一个靠打扫酒店房间谋生的、毫无魅力的单身妈妈之间的谈判能力不平等。他拥有明星般的外表、迷人的个性、巨额财富和数百万女粉丝;而她却丑陋、贫穷、孤独,还要承担抚养孩子的重任。因此,他几乎可以掌控任何一段感情的走向。这是否意味着除了“如果你不喜欢查宁对待你的方式,就分手”之外,她应该还有其他选择?

信息不对称也是如此。人们会对约会对象隐瞒各种各样的秘密——过去的关系、目前的纠葛、收入、人生观,甚至是否会承诺。同样,人们对伴侣隐瞒信息和不诚实行为的终极法律威胁也只是“如果你不喜欢,就分手”。

你可以说我们存在双重标准,因为人际关系不像工作关系,过于复杂,难以监管。或许如此,但我对此表示怀疑。工作关系也极其复杂。客观地定义“不良态度”几乎不可能,但没有人愿意雇佣有这种态度的人。你也可以说,如果我们监管约会市场上不平等的谈判能力的某个方面,它就会在其他地方重新出现。但这也适用于劳动力市场:如果法律要求雇主提供医疗保险,他们显然会降薪来弥补。最简单的说法是:表面上的双重标准是真实存在的。由于人们怨恨雇主,他们很快就会为那些对自己不利的政策找借口——即使最终要为员工承担成本。

“不喜欢就辞职”和“不喜欢就分手”听起来毫无吸引力,甚至有些无情。但在现实世界中,想要做得更好并非易事。无论如何,试图“做得更好”或许并不公平。查宁·塔图姆在约会市场上拥有极高的价值,却成了限制他约会自由的站不住脚的借口。 彼得·泰尔在劳动力市场上拥有极高的价值,却成了限制他雇佣自由的站不住脚的借口。与其抱怨那些能提供很多帮助的人的吝啬,不如赞美人类普遍拥有的说“我不想再见到你”的权利。

If you don't like my attitude, QUIT talking to me T-Shirt T-Shirt

该文章最先出现在Econlib上。

升级至付费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喜欢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评论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Note重新堆叠

© 2025布莱恩·卡普兰
布莱恩·卡普兰(Bryan Caplan),MSN 1D3,乔治梅森大学
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 22030
取消订阅

获取应用程序 动笔

open?token=eyJtIjoiPDIwMjUwNjIxMjIzMzM5LeJxEkEmu6yAQRVcTZt_CBW4YsBaL5iYfPRsiKBJ5

原文: https://www.inoreader.com/article/3a9c6e77216d3c5d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il Dash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andon Skerritt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