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德怀特·艾森豪威尔阐明了我们大多数人都深知的一个道理:“重要的事情很少是紧急的,紧急的事情很少是重要的。” 早在第一封电子邮件发出之前,职场人士就一直在与这种悖论作斗争——电话铃声、敲门声、危机会议吞噬了原本应该用来深入思考的下午。其他人的优先事项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本领,总是伪装成紧急情况。
如今,这场假面舞会变成了一场 24 小时、7 天的狂欢节。你解锁手机查看天气;点击 205 次之后,午餐时间到了,但乌云还是滚滚而来。数字时代并没有创造紧迫感陷阱——它只是将其机械化、数字化和指数化。曾经偶尔出现的埋伏现在变成了持续不断的轰炸。现在,普通员工每天要 处理117 封电子邮件,而智能手机会发送146 条推送通知(Z 世代为 181 条)。微软的遥测技术显示,工作时间每两分钟就会出现一次中断。我们变成了西西弗斯,但我们不是推着一块巨石上山,而是在攀登时同时处理几十块巨石。
生产力工业综合体用一堆解决方案来应对: 《搞定一切》 、 《原子习惯》 、 《每周工作4小时》 。我们下载了应用程序,买了计划表,参加了研讨会。吃掉那只番茄蛙。
然而,待办事项清单越来越长,对清晰度的追求越来越疯狂,我们被收件箱所占据。
为什么?因为这些系统恰恰在我们认知资源最耗竭的时候,需要我们拥有非凡的意志力。每一次干扰都会耗费我们23分钟的重新聚焦时间——这是我们每天数十次都要付出的代价。电子邮件和Slack并没有发明其他人的优先事项侵入我们日常生活的现象;它们只是让生活变得顺畅无阻。如果没有一个中介在我们和他人的需求之间,我们仍然是自己生活中的瓶颈。
人工智能来救援
原文: https://www.exponentialview.co/p/the-ai-agent-i-really-w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