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ChatGPT 和我。ChatGPT 就是我!

Posted on 2025-05-17

有一段时间,我的邮件签名里总是引用一位 Hackaday 评论员的话,暗示我写的一篇文章是由一个“愚蠢的人工智能”创作的。我向你们保证,我和你们一样,只是个谦逊的、平庸的文人,而且现在因为运动受伤而肩膀酸痛,所以我觉得这条评论有点滑稽,或许作者并非有意为之。和许多科技界人士一样,我对大型语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未来角色持怀疑态度,并且一直克制着想要一口喝下那杯“酷爱”(Kool-Aid)饮料的冲动。

Hackaday 是机器的一部分

想必您已经意识到,这些大型语言模型的工作原理是收集海量文本语料库,并运用计算技巧,通过推断这些数据来生成输出。因此,它们可以创作出一幅画作,其风格类似于一位画家,却从未获得任何报酬;或者,它们可以创作出一本书,其口吻类似于一位可能正在努力维持生计的作家。从内容创作者和知识产权所有者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大规模的盗窃行为,你会发现许多法律纠纷都在试图划定该领域的界限。

无论如何,一旦法学硕士(LLM)从某个特定来源获得了足够多的文本,它就能很好地以那种风格写作。例如,ChatGPT 无疑爬取了整个 Hackaday 的内容,而且由于我在这里工作近十年,写了数千篇文章,它拥有我大量的作品。它能用我的风格写作吗?事实证明,可以,但不完全是。我开始测试它的伪造能力。

我遇见了我的数字冒名顶替者

几周前,我报道了苏联金星探测器即将重返大气层的消息,该探测器自1972年以来一直滞留在金星轨道,最终失败。这个故事引人入胜,因为飞船或许能够幸存,而且当你读到这篇文章时,它或许已经被回收了。我请求ChatGPT为我撰写一篇200字的文章,内容“以Hackaday作家珍妮·利斯特的视角”。文章内容如下:

在太空竞赛初期,苏联曾发起一项大胆的登陆金星的计划:金星探测器。其中包括1972年的“科斯莫斯482”号任务,它最终未能突破地球引力。如今,五十多年过去了,它的降落飞船终于轰然返回地球。

科斯莫斯 482 号原本计划将着陆器送往金星,但由于其上级火箭发生故障,它被困在一个绕地球运行的高椭圆轨道上。这艘降落器被包裹在一个半球形钛合金外壳中,其设计初衷是为了抵御金星严酷的大气层。它一直在静静地绕行,并稳步降低高度。到 2025 年 5 月初,该轨道已衰减到 232 x 136 公里的不稳定尺寸,为 5 月 10 日左右失控重返大气层埋下了伏笔。

与典型的太空垃圾不同,Kosmos 482 的重返大气层过程更具戏剧性。该着陆器专为承受金星地狱般的地表冲击而设计,预计在地球大气层坠落后基本完好无损。撞击预测估计,它将以每秒 65 至 70 米的速度撞击地面,大致相当于陨石的速度,其冲击力相当于一块重达 500 公斤的苏联工程巨物。

它的轨道倾角为51.95度,可能在北纬52度到南纬52度之间的任何位置着陆,这增加了一些不可预测性。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在经历了53年的悬而未决之后,Kosmos 482最终将返回地球——无论我们是否准备好。

阅读它是一次令人着迷的体验,因为乍一看,它感觉像是一篇 Hackaday 作品。它继承了我含糊不清的风格,有些短语像是“如同 500 公斤重的苏联机器般重重一击”。它的语言随意,捕捉到了我的冗长;这与我以同事 Al Williams 的口吻进行相同操作时,它简洁的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但它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缺陷,我觉得它没有捕捉到我的造句风格以及我使用标点符号的英式风格,它使用的数字远多于我在文章中会用到的数字,或许最重要的是,它没有推理。它只依赖于它能找到的事实,事实上,这些数字表明它过度使用了它们,而且它没有进一步评论任何可能的结果。在我人工撰写的同一篇文章中,我最后猜测了如果这篇文章被检索到,谁会拥有它,而这种猜测在它的输出中却没有出现。

别担心,仍然需要人类

所以从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出,虽然它能用我写 Hackaday 文章时的口吻,写出一些表面上与我相同的故事,但它仍然无法完成手头的任务。我们本想尝试对故事进行一些介绍、背景和评论,但它却只是对它发现的事实进行总结。它无法进行故事之外的推断,这一点令人欣慰,因为这意味着我们这些以人为本的 Hackaday 撰稿人仍然占据优势。很多人会告诉你,要寻找某些词语作为 AI 写作文本的线索,但事实要简单得多。寻找人性化的元素。

原文: https://hackaday.com/2025/05/16/chatgpt-me-chatgpt-is-me/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nrique Dia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tt Stoller
  • Mert Bulan
  • Mostly metrics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