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Sumutasu 获得 1000 万美元用于日本房地产市场的数字化

Posted on 2022-04-28

Sumutasu是一家总部位于东京的 proptech 初创公司,提供直接在线房地产购买服务,已获得 820 万美元的股权和 160 万美元的债务。自 2018 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共筹集了 1600 万美元。 

Takahiro Sumi(首席执行官)和 Tomoya Ito(首席运营官)四年前共同创立了 Sumutasu,以简化住宅房地产的买卖。

伊藤表示,在房地产市场分散的日本,房主面临着充斥着中介费和平均销售期为四到八个月的不确定售价。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2020 年的报告,这些因素导致日本流通的现房比例较低——约为 15%,而美国和英国等国家通常为 80%。 (毫升)。 Sumutasu 表示,其平台使用户能够在一小时内获得公平的房屋估价。 

Sumutasu 采用了 iBuyer 模式——这意味着它直接从房主那里购买房屋,大规模翻新,然后转售给买家。据该公司称,虽然美国和欧洲拥有 Opendoor、Zillow、Offerpad 和 Redfin 等更具竞争力的 iBuyer 市场,但日本拥有新兴的 iBuyer 行业。

“商业模式类似于套利模式,其中购买价格和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就是利润,”伊藤告诉 TechCrunch。 “不同之处在于我们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从卖家那里购买。我们能够以折扣价购买的原因是我们为卖家提供了能够在自己的时间轻松销售的价值。”

此外,与收取服务费的 iBuyers 不同,Sumutasu 不收取佣金或手续费,因为交易是直接与卖家进行的——中间没有代理,伊藤在接受采访时说。伊藤补充说,在日本购买现有房屋时,中介费通常约为房价的 3%。

这家日本房地产科技初创公司在东京运营其服务,但计划将其带到大阪和名古屋等更多地区。凭借最新的资金,该公司计划继续购买更多房屋,并在明年推出其抵押贷款经纪服务,旨在将销售额比 2021 年增加五倍。它还打算扩大员工人数。

Ito 告诉 TechCrunch,由于销售进展顺利,Sumutasu 已经购买了大约 100 处房产,目前维护着 30 处房产。该公司与20多家银行和改造公司合作。

现有的支持者 World Innovation Lab (WiL) 和新投资者 Mobile Internet Capital 共同领导了 B 轮融资,其他新投资者 Mercuria Investment、Carta Ventures 和 Kiraboshi Capital 参投。日本金融公司牵头进行债务融资。

“尽管 iBuyer 业务在市场规模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由于资金密集,我们很长时间没有在日本看到这种商业模式,”世界创新实验室的合伙人 Toshimichi Namba 说。 “我们有信心,他们 [Sumutasu] 可以利用这种竞争较少的环境来进一步推动他们的增长。”

公司拥有一支30人的团队。

Zillow 的退出告诉我们 iBuying 市场的健康状况是什么?

Opendoor 为其本土市场以 3.8B 美元的估值筹集了 3 亿美元

原文: https://techcrunch.com/2022/04/27/proptech-startup-sumutasu-raises-10m-series-b-to-digitize-japans-real-estate-market/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nrique Dia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tt Stoller
  • Mert Bulan
  • Mostly metrics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