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版权局最近发布的一份指导文件中,该机构试图阐明其对人工智能生成作品及其版权保护资格的立场。
该指南强调了人类作者身份的重要性,并概述了办公室如何评估包含 AI 生成内容的作品,以确定 AI 贡献是“机械复制”的结果还是作者“自己的原始心理构想”。
版权局不会注册其传统作者身份元素完全由机器产生的作品,例如当人工智能技术收到人类的提示并生成复杂的书面、视觉或音乐作品作为回应时。据该办公室称,在这些情况下,人工智能技术而非人类用户决定了作品的表达元素,使生成的材料不符合版权保护的条件。
但是,如果包含 AI 生成材料的作品还包含足够的人类作者身份,则该作品仍可能有资格获得版权保护。示例包括人类以创造性的方式选择或安排 AI 生成的内容,或者艺术家修改 AI 生成的材料,使其符合版权保护标准。在这些情况下,版权保护仅适用于作品的人工创作部分。
我们看到作者、人工智能公司和公众之间出现了利益冲突。
该指南还概述了版权申请人披露在其作品中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责任,提供了有关提交包含人工智能生成材料的作品的申请的说明,并就更正先前提交或待处理的申请提供了建议。版权局强调需要在提交的作品中提供有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准确信息,以及未能提供此类信息的潜在后果。
根据办公室的指导,人工智能公司正在更新他们的政策。 OpenAI 的使用条款授予用户“输出的所有权利、所有权和利益”,它定义为“服务根据 [用户] 输入生成和返回的内容”。然而,OpenAI 限制其用户“表示服务的输出是人类生成的,而实际上不是”,这表明 ChatGPT 的用户必须遵守版权局关于诚实披露 AI 使用的要求。
生成人工智能和版权法:知识产权的未来是什么?作者: Walter Thompson,最初发表于TechCrunch
原文: https://techcrunch.com/2023/05/09/generative-ai-and-copyright-law-whats-the-future-fo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