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小米的 300W 演示可在五分钟内为手机充满电

Posted on 2023-02-28

407ebee0-b723-11ed-b6dd-bd16d50be8e0.cf。

早在 10 月下旬,我们就看到小米通过其 Redmi 子品牌发布了210W 移动充电技术,最终在 2 月初被 Realme(Oppo 和 OnePlus 系列的一部分)的240W 版本击败。鉴于今天是 MWC 周,今天小米以惊人的 300W 演示迅速做出回应,将充电时间缩短到不到 5 分钟——几乎是上述两项成就的一半。小米补充说,由于更好的模块化设计和内部散热,这款新的 300W 充电器与之前的 210W 充电器尺寸相同。

300W 演示使用的是 Redmi Note 12 Pro+,电池容量为 4,100mAh,比 210W Redmi Note 12 探索版的 4,300mAh 略小(Realme 的 4,600mAh 大得多)。正如您在视频中看到的那样,手机在一分钟多一点的时间内达到了 20%,随后在 2 分 12 秒内达到了 50%,然后在不到 5 分钟的时间内达到了 100%。功率计显示充电器的峰值输入略高于 290W,它还设法在某一时刻维持 280W 及以上约两分钟。

该公司表示,这里的电池包含更强大的 15C 电池(与 Discovery Edition 中的 10C 电池相反),它由新的碳材料代替一些传统的石墨部件组成,从而将电极的厚度减少了 35%。与改进的电解质配方一起,这种锂离子电池可以提供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快的充电和放电速率,同时明显减少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这些超薄电池然后作为新“三明治”设计的一部分与中间的热材料堆叠在一起,以优化散热,同时更好地利用内部空间。就安全性而言,小米声称系统内置了 50 多项功能,可以监控每个充电芯片的电流、电压和温度。

小米今天的声明无疑为移动行业树立了另一个里程碑,尽管该公司没有提及这种 300W 充电技术是否会量产。小米也没有分享充电周期的数据,这清醒地提醒了电池寿命如何受到更高充电功率的影响。

原文: https://www.engadget.com/xiaomi-300w-charging-five-minutes-062341344.html?src=rss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