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怪奇物语》的粉丝可以在新的纽约体验中探索颠倒

Posted on 2022-04-12

通过与 Netflix 和 Fever 的合作,霍金斯于 5 月 7 日带着新的“陌生人事物:体验”来到纽约市。由节目的创作者独家开发,客人被送到“一个平行的宇宙,他们必须解开他们的秘密力量,面对潜伏的恐怖并帮助拯救城镇,”根据公告。

这个身临其境的冒险位于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的 Duggal 温室,将粉丝带入知名的电影场景,例如霍金斯广场和霍金斯实验室,这些场景将进行“偶尔的测试、分析或心理评估。不用担心它是安全的……绝对安全……” 官方网站说。粉丝可以探索的其他地点包括 Palace Arcade 和 Upside Down(当心 Demogorgons!)。

除了大量的怀旧、粉丝最喜欢的时刻,还有照片操作、美味的“陌生人”食物(包括在 Scoops Ahoy 的 USS 奶油糖果圣代)和饮料(是的,有酒),与表演者互动的能力,甚至可以在旅行的 Mix-Tape Arena 部分找到一个“陌生事物”酒吧。

体验将持续一个小时,并且有机会购买商品,具体取决于您还剩多少钱(时代广场的快闪店有一些昂贵的商品)。

关于该事件的一些警告:

  • 建议 13 岁及以上人士参加,但年幼的孩子可以与父母一起参加
  • 会有一系列闪烁的灯光,这可能会影响那些易患光敏性癫痫或其他光敏性的人
  • 迟到者恕不入场,请务必提前 15 分钟到达

Netflix 体验主管 Greg Lombardo说,

裂痕是开放的,我们很高兴我们的 Stranger Things 粉丝将再次投入魔法。这一次他们将自己接受挑战,与十一、迈克和其他帮派一起对抗困扰霍金斯的邪恶怪物。正如达斯汀所说,你总是说我们不应该停止好奇,总是打开我们发现的任何好奇之门。

在纽约市之外,新的“陌生事物:体验”也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旧金山和世界其他城市开放。

虽然12 月的第一轮门票立即售罄,但门票在 7 月 17 日之前以每人 54 美元的价格出售,因此请尽可能抢购。 你可以在这里预订。

门票可以单人票或家庭票(最少购买四张票,并且只能有两个成人)和团体票(最少购买八张票)一起购买。 VIP 门票附赠一份特别的 Stranger Things 礼物、在家里喝的第一杯酒和前台服务(对我来说听起来很值得)。

图片来源:电影数据库

《怪奇物语》无疑是 Netflix 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其粉丝自 2016 年以来迅速增长,这影响了Netflix 的一些首批游戏《怪奇物语:1984》、《怪奇物语 3:游戏》,这些游戏于 2016 年推出2021 年 11 月。

流媒体订阅者的巨大增长部分归功于由双胞胎 Duffer 兄弟 Matt 和 Ross 创建的系列。谁知道一群爱管闲事的孩子遇到危险的外星物种会导致成吨的万圣节十一人物服装和全世界的认可?

这部旗舰节目改变了 Netflix 的历史进程,因为它见证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收视率飙升。第三季在上映的前四天内达到了创纪录的2640 万美国观众。在本季的首个周末,全球有 4070 万家庭用户观看了这部 80 年代灵感系列剧。

这个新的“陌生事物:体验”遵循去年在洛杉矶发生的“陌生事物驱动”体验。七个多月来,该活动每天售罄,总人数超过300,000 。在 5 月 27 日第 4 季首映之前,Netflix 再次这样做也就不足为奇了。

来源: https://techcrunch.com/2022/04/11/stranger-things-fans-can-explore-the-upside-down-in-new-nyc-experience/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