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倾向于促进或阻碍道德行为的四种力量

Posted on 2023-01-08

在我看来,人类避免不道德行为的背后有“四种力量”。我认为理解这些力量在试图解释人们的行为时很有用(尤其是当某人做了一些非常糟糕的事情时)。


道德力量一:情感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同理心和同情心。看到别人快乐,我们往往会感到快乐;看到别人受苦,我们往往会感到难过。这些感受在人际关系层面指导我们的道德行为,导致亲社会行为。例如,行为友善的人往往比一般人更有同情心。

道德力量2:模仿

大多数时候,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想都没想就模仿了社会上同龄人的行为。如果每个人都站起来,我们就会站起来。如果每个人都在脖子上挂一块有趣的布料,我们也会这样做。抄袭似乎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

社会模仿限制了与我们的同龄人不同的不良行为。例如,在美国的大多数亚文化中,当你生气时打人被认为是非常不合适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模仿可以减少暴力。

道德力量3:惩罚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强烈的归属感。我们不想被排斥,这鼓励我们避免我们的社会团体谴责的不道德行为。如果我们伤害了某人,他们可能会亲自报复我们。没有人愿意坐牢,这有助于减少人们犯罪的频率。

避免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只是为了避免受到惩罚。

道德力量四:信仰

许多人相信特定的道德体系。例子包括采用上帝诫命的基督徒和采用功利主义风格的有效利他主义者的子集。即使在没有其他力量的情况下,信仰也可以指导道德行为。

个体差异

人们对这四种道德力量的感受程度各不相同。例如,反社会者(根据定义)体验#1(尤其是同理心和同情心)的能力减弱。根据我的观察,他们似乎也不像平时那样受到#2(模仿)和#3(惩罚)的影响。因此,除非他们拥有强大的#4(信仰体系)或特别害怕受到惩罚,否则他们可能会面临大大增加的不道德行为风险。


当有人从事不道德行为时,我们可以回到这个四力框架来帮助理解他们的行为。由于上述四种力量的某种结合,大多数人会避免这种行为。那么,在这个人的案子中,缺少了哪些力量呢?


这些力量也会助长不道德行为

还值得注意的是,这四种力中的每一种都可以反向作用。同情心会阻止不道德的行为,而愤怒等情绪会导致不道德的行为。

虽然模仿在某些方面鼓励良好行为,但在一个不公正的社会中,它会鼓励不良行为(例如,你可能会伤害外群体,因为你的内群体使它正常化)。

在一个法律高度不公正的社会中,惩罚实际上会助长不道德的行为(例如,要求您歧视某个群体)。

一些信仰体系也会导致不道德的行为(例如,如果你加入一个邪教组织,其领袖教导你必须进行大屠杀才能成为烈士)。


情境因素

有些情况对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几乎没有影响,而其他情况往往会对道德行为产生强烈的推动作用或远离道德行为。

例如,有些情况会导致很大一部分正常人做出不道德的行为。例如:

• 当存在支持不道德行为的非常强大的社会模仿力时(例如,您认识的每个人都认为伤害 X 组的人是件好事)

• 当通过不道德的行为获得极大的个人利益时,没有受到惩罚的风险,也没有可识别的受害者(例如,你有机会通过从很多人那里各取一分钱来窃取一千万美元,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让你被抓住)

• 当因为没有不道德的行为而受到极大的惩罚时(例如,如果你不犯下令人发指的行为,你就会受到酷刑)

因此,当我们在考虑一个人是否会做出不道德的行为时,我们需要同时考虑个人因素(例如,他们是否对他人有强烈的同情心)和情境因素(例如上述那些)。


这篇文章最初写于 2022 年 12 月 9 日,并于 2023 年 1 月 7 日首次出现在本网站上。

原文: https://www.spencergreenberg.com/2022/12/four-forces-that-tend-to-promote-or-impede-ethical-behavior/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nrique Dia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ostly metrics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