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英特尔推出高端第 13 代 24 核处理器和 N 系列主力处理器,以填补奔腾和赛扬的差距

Posted on 2023-01-04

英特尔最近在 CES 上采取了更为温和的方式——放弃了在 Covid-19 之后在一家大型酒店陈列室举办的一场引人注目的活动,并在多年来对无人机等下一代技术进行了看涨投资后,公关策略发生了更广泛的变化以及像 Volocopter 这样的登月计划,并将它们用作这些活动的展示品。还记得当年英特尔将一整架 Volocopter 飞机搬上舞台,并将其当时的 CEO 安置在其中,以进行“首次美国飞行”吗?

然而,拉斯维加斯的大型展会仍然是英特尔的关键时刻。它不仅是消费电子行业状况的风向标,而且随着大量消费电子公司扩大规模并为其设备购买组件,它也是一个重要的营销机会。今天,该公司公布了一系列与处理器和使用它们的计算机规格相关的新闻,包括新的第 13 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全新的 24 核处理器 i9,以及——解决了一个事实-计算机在商业和发达国家用户中的普及——一个新的 N 系列,专门用于它所描述的“入门级”教育和主流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和边缘原生应用程序。

这里的广度是有意为之的:英特尔几十年前因其对计算机处理器的革命性方法而闻名,这有助于引入新一代更小的设备,但可以说它在高端市场遇到了一些非常激烈的竞争,一些会说几年前就错过了手机上的船。这些新版本旨在解决所有这些问题:在明天更大的处理竞赛中发挥领导作用,同时也希望在为当今大众市场制造设备方面发挥作用,尤其是在2022 年 9 月宣布将淘汰其标志性产品之后赛扬和奔腾处理器品牌。

“第 13 代英特尔酷睿移动处理器系列为所有笔记本电脑领域的领先平台提供无与伦比的可扩展性能,”英特尔执行副总裁兼客户端计算事业部总经理 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凭借我们行业领先的技术和无与伦比的全球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人们可以期待以全新和独特的外形获得高质量的移动体验,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任何地方玩游戏或进行创作。”

今天亮相的第 13 代英特尔酷睿移动处理器家族由 i9-13980HX 引领,这是英特尔首款专为笔记本电脑设计的 24 核处理器。英特尔声称它现在是世界上最快的移动(即笔记本电脑)处理器,时钟速度高达 5.6 GHz 涡轮频率,单用途和多任务处理性能分别提高 11% 和 49%。作为衡量当今处理器竞争情况的衡量标准,这与其说是英特尔真正设定了一个新标准,不如说是跟上它:它在免责声明中指出,它的世界最快声明仅在 2022 年 12 月有效.

它说,这 24 个内核分为 8 个性能内核和 16 个高效内核,还辅以 32 个线程和“增强型英特尔线程”
Director”,总内存支持高达 128 GB,涵盖两类 SDRAM、DDR5(高达 5,600 兆赫兹)和 DDR4(高达 3,200 MHz)。如今,消费者对这些设备的功能状态的期望也通过广泛的其他支持得以体现,包括超高速 Wi-Fi 6E (Gig+) 支持; Bluetooth LE Audio 和 Bluetooth 5.2 支持更快的速度、多设备和更低的功耗(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早期的蓝牙确实会耗尽电池电量); Thunderbolt 4 支持每秒 40 GB 的传输速度;和更多。

H 系列、P 系列和 U 系列移动处理器针对物联网、“爱好者”和更薄的设备。英特尔表示,宏碁、华硕、戴尔、惠普、联想、微星、雷蛇、玩家国度、三星等300多款机型今年将基于它们发布。

第 13 代的所有处理器还将包括一个与 Microsoft 合作构建的 Movidius 视觉处理单元 (VPU),以与其 Windows Studio Effects 紧密集成,以处理更多基于 AI 的任务,从而加快 CPU 和 GPU 的整体性能的机器。这种合作是一个显着标志,表明硬件和软件如何必须更紧密地结合才能发展,以及硬件如何越来越多地成为软件游戏,以实现更复杂的应用程序和更快的速度。如果没有自己的内部基于芯片的垂直战略,微软显然是一个合作伙伴。

微软执行副总裁兼产品负责人 Panos Panay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与英特尔一起继续创新,以通过 Windows 11 和英特尔今天发布的所有产品提供强大的 PC 性能和体验。” “我们很高兴客户能够从重大优化中受益,例如改进的 Windows 对 Intel Hybrid Guided Scheduler 的支持,以及有意义的新体验,例如从 Windows Studio 开始,Intel Movidius VPU 开启了人工智能加速的新时代。”

与此同时,英特尔将其新的 N 系列芯片描述为 Penium 和 Celeron 系列的直接替代品。为教育领域、入门级计算和 IoT 边缘原生应用程序“专门构建”,这也意味着它们将作为更具成本效益和目标明确的整体低价和低规格设备进行营销,同时更比前几代更现代,并且是公司更具进化性的产品。

借助基于 Gracemont 的新内核,与旧的(现已落伍)处理器相比,英特尔 7 处理器技术意味着在峰值时应用程序性能提高 28%,图形性能提高 64%;长达 10 小时的高清视频播放(如果没有其他使用),更好的摄像头和显示器支持以及升级的 WiFi 和蓝牙(它们也基于 i3 技术)。英特尔表示,宏碁、戴尔、惠普、联想和华硕将在今年推出基于这些芯片的约 50 款新 ChromeOS 和 Windows 设计。

物联网也通过这些新的 N 系列芯片得到解决,英特尔表示,这些芯片将出现在零售标牌、售货亭、销售点系统、便携式医疗成像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如复印机)以及安全和安全设备。

除了芯片新闻,英特尔还继续迭代其笔记本电脑和便携式计算规格,今年推出了名为 Intel Evo 的新开发产品。

这些基于新的第 13 代处理器,专注于延长电池寿命,以提高充电速度和设备不插电运行的时间;改进了视频会议和其他视频和协作应用程序的性能;以及在笔记本电脑和其他键盘计算与移动手机和平板电脑之间更好地桥接,它被称为“英特尔 Unison”。同样,在垂直整合的最后阶段,这对英特尔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那些仍然使用笔记本电脑的人总是在使用手机作为补充,而设备制造商希望尽可能简单地实现这一点,而不是至少要失去那些作为以前产品客户的用户。

英特尔 Evo 还将与配件供应商制造的硬件配合使用,包括 Thunderbolt 4 扩展坞、显示器、存储和无线耳机、鼠标、键盘和其他接入点。这些最终是否会让人觉得像是噱头或有缺陷的硬件,最终没有人使用还有待观察:在一天结束时,最简单和最万无一失的工具往往会赢得胜利。

在 TechCrunch 上阅读有关 CES 2023 的更多信息

英特尔推出高端第 13 代 24 核处理器和 N 系列主力处理器,以填补奔腾和赛扬的差距Ingrid Lunden最初发表于TechCrunch

原文: https://techcrunch.com/2023/01/03/intel-unveils-high-end-13th-gen-24-core-processors-plus-n-series-workhorse-to-fill-the-the-pentium-and-celeron-gap/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andon Skerritt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