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2024 Polestar 2 将拥有更好的续航里程、更强的电机和 SmartZone 传感器套件

Posted on 2023-01-24

如果你刚买了 2023 Polestar 2 ,天啊,你是不是要疯了。周二,该公司展示了即将到来的2024年款 PS2 将采用的一些更新,包括下一代电机、一系列新标准设备、更强大的电池组和首次被嘲笑的 SmartZone 传感器套件北极星 3 。此外,以前的前轮驱动单电机 Polestar 2 – 现在是 RWD,所以让漂移开始吧!

Polestar 2 现在是一个完整的 RWD 平台,适用于 3 月份推出的单电机车型。它采用新设计的永磁电机和碳化硅逆变器技术,将马力输出从 231 马力提高到 299 马力。扭矩同样从 243 lb-ft 跃升至 361,使其与 Tesla Model 3 的输出一致,而 0-60 的数字与旧电机相比下降了整整一秒,降至 5.9 秒。

从上方和左侧看到的白色 PS2,位于白色拱形墙下

极星

双电机 AWD 版本将获得同等的性能提升——421 马力和 546 磅英尺,高于 408 马力和 467 磅英尺——以及改进的牵引力和 4.3 秒的 0-60。选择 2024 性能包,马力跃升至 455,0-60 下降至 4.1 秒。双电机版本的动力总成和扭矩比偏向于后轮,当不需要全轮驱动的额外性能时,可以断开第二个(前)电机以提高效率和范围(使用更大的82 千瓦时的电池)长达 300 英里,增加了 10%。

PS2 的电池也进行了一些细微的化学调整。它现在提供最大 205kW 的充电率,同时需要减少 1.1 吨的碳排放量来生产——现在每个电池组只需 5.9 吨!但是请注意,这特别适用于远程单电机变体,双电机都使用现有的 78 kWh 电池组,充电功率为 155 kW。

2024 Polestar 2 的前端侧面朝右。

极星

“将单电机车型从前轮驱动改为后轮驱动,并重新校准双电机车型的扭矩比以增加后轮驱动的感觉,将 Polestar 2 的驾驶体验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底盘开发主管 Joakim Rydholm 在一份新闻稿中说。 “更新后的 Polestar 2 是一款更加俏皮和敏捷的汽车,保留了其紧凑性和完整的控制感,同时变得更加成熟并增加了舒适性。”

深灰色的 polestar 2 的前端,展示了 SmartZone 传感器套件,它看起来就像前格栅中的一个小酒窝,就在 PS 引擎盖装饰物的正下方

极星

由于其继任者 PS3 首次展示的技术,明年的 PS2 将比其前任更智能。 Polestar 的 SmartZone 安装在车辆残旧的前格栅中,装有改进的中程雷达阵列和前置摄像头。许多 ADAS 系统也将成为标准配置。例如,Pilot Pack(包括 360 度摄像头、泊车辅助系统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现在将成为远程双电机 PS2 的标准配置,而每个装饰级别都将获得无线设备充电功能。对于购买 Performance 套件(Brembo 制动器、20 英寸轮辋和性能软件升级)的人,将收到 Plus 套件(Harmon Kardon 立体声音响、全景玻璃车顶、空气质量软件,听起来每个人都应该像设备一样获得这些软件收费),无需额外费用。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交付,Polestar 的在线订购窗口已经打开。

原文: https://www.engadget.com/2024-polestar-2-300-mile-range-421-hp-motor-smartzone-sensor-120004604.html?src=rss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