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敲一下,鼓就震动。挺有意思的。压电元件震动时就能产生电流。[Will Dana] 在下面嵌入的 YouTube 频道WillsBuilds上,他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尝试给手机充电。
效果……和你想象的差不多。也就是说:效果不太好。[Will] 粘在鼓上的随机压电元件几乎肯定没有针对这个用例进行优化。增加重量有帮助,但看起来不像是一个经过调校的系统。即使经过调校,压电发电机的效率也并不高,而且所需桥式整流器的(微小)损耗也于事无补。能量收集芯片或许效果更好,但效果可能并不会很好。
由于无法实时产生足够的电压,[威尔]选择给一个电容器组充电,一旦电容器组内的电荷足够进入手机电路,他就可以把电转入手机。并联电容器充电大约需要30分钟,然后切换到串联电容器,使电压上升到可以放电的水平。电容器的放电时间大约为四分之一秒,可能没有可测量的结果——但手机会显示“正在充电”,这正是目标。
它起作用了吗?从技术上讲,是的。手机确实在“充电”。实用吗?当然不行。这是一种黑客行为吗?无可否认。
原文: https://hackaday.com/2025/09/20/march-to-the-beat-of-your-own-piezoelectric-d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