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被遗忘的互联网:电子邮件的故事

Posted on 2025-09-18

这在老电影里屡见不鲜:我们的主人公入住某个异国他乡的酒店,前台接待员说:“啊,巴克先生,有您的信。”或者可能是电报。无论如何,自从人类学会书写以来,他们就一直痴迷于将自己的文字传达给别人。当我们还在思考如果家里有一台电脑,人们会做什么时,大多数人从未想过会是:互相写信。然而,这最终成为了杀手级应用,或者至少是其中之一。

酒店邮件的有趣之处在于,你必须提前计划,知道收件人何时到达。否则,你就得把信寄到他们的家庭住址,这样就得等很久了。电报稍微好一点,因为它速度很快,但你仍然需要知道把信息发到哪里。

初期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一则广告,上面有一个显眼的电传号码

除了前往电报局或邮局寄送信件外,商业用户在20世纪初开始寻求更好的服务。这催生了专用电传打字机线路。然而,到了1933年,一个电传打字机网络(Telex)应运而生。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如果公司处理商业账户,通常会公布其电传打字机号码(或TWX号码,这是来自电话公司以及后来的西联汇款的竞争网络)。

后来传真机出现了,而且硬件足够便宜,所以普通人拥有传真机或使用传真机的可能性比电传机略高一些。

计算机

很难记起,但在那个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你更有可能使用传真机,而不是连接到办公室外任何人的电脑。1962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兼容分时系统(CTSS)提供了一种用户共享文件的方式,当然,他们也确实这么做了。到了1962年,IBM 1440可以在终端之间发送消息。虽然这并非真正的电子邮件,但这是一个开端。

人们在 CTSS 上共享文件,这促成了 1965 年 MAIL 命令的诞生。每个用户都有一个本地文件,出于某种创意,它被命名为 MAIL BOX。任何人都可以向文件中添加消息,但只有所有者才能阅读或编辑它。其他早期系统很快就借鉴了这个想法。

1971年,互联网的鼻祖阿帕网(ARPANET)启用了SNDMSG来处理联网计算机之间的邮件。它还可以传输文件。每个地址都包含一个本地部分和一个远程主机名。中间部分呢?就是“@”符号。第一条消息在两台彼此可见的PDP-10机器之间传递。其开发者雷·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通常被认为是现代电子邮件的发明者。他后来作为国际网络工作组(International Network Working Group)的一员,继续推动邮件创新。

汤姆林森的程序引发了类似邮件程序的爆炸式增长。Unix 上就有一个邮件程序。IBM 当时正在开发最终成为其大型计算机办公套件的程序。伊利诺伊大学有PLATO IV,它除了提供邮件功能外,还提供其他功能。

世界其他地区

1978年,CompuServe开始提供邮件服务,主要面向商业客户。次年,他们推出了MicroNET,允许人们通过拨号连接计算机,收发邮件等。

1981年,Compuserve将其邮件服务更名为EMAIL,尽管它可能并非第一个创造该术语的公司。同年,IBM将其内部系统推广到世界各地。PROFS在商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经常会说“给你发了一封PROFS”。

当然,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是否可以使用你的(可能是大型的)计算机、网络上的其他人或任何地方向其他人发送邮件。有很多方案可以将本地邮件从本地计算机转移出去,例如UUCP 。

20世纪80年代,拥有独立服务器的局域网(LAN)数量激增,这些局域网通常至少提供本地邮件服务。当然,你也可以购买微软、Lotus或其他公司的软件来提供邮件服务。

互联网

当时,普通民众无法访问互联网。CompuServe 及其主要竞争对手 The Source 等公司正是凭借这种模式吸引人们注册服务。他们通常会提供通往其他邮件系统的网关,最终甚至接入互联网。但 1985 年,Quantum Link 成立了。你没听说过他们?也许你还记得 1989 年他们更名为美国在线 (America Online),后来更名为美国在线 (AOL)。

不知何故,AOL 占领了那个市场。到 1995 年,AOL 拥有约 300 万活跃用户,其标志性的“你收到邮件了!”(You’ve got mail!)音频片段(由已故的埃尔伍德·爱德华兹配音)成为了一个文化标志。除了电子邮件之外,AOL 还开创了即时通讯的先河,并向市场大量投放免费试用光盘。

当然,人们开始访问实际的互联网,因此所有专业邮件提供商都受到了影响。

里程碑

第一位发送电子邮件的国家元首是谁?是1976年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吉米·卡特是1976年第一位使用电子邮件的已知总统候选人。航天飞机(1991年的STS-43)上的宇航员是第一个从太空发送电子邮件的人。正如斯科特·曼利在下面的视频中讨论的那样,这相当复杂。

不那么鼓舞人心的是,加里·图尔克 (Gary Thuerk) 于 1978 年通过 ARPANET 发送了第一条垃圾邮件。主题是 DEC 的新产品。

现代邮件

现代邮件主要依赖于 SMTP、IMAP,有时也依赖 POP。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协议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但在互联网开放之前,它们大多是 ARPANET 的一部分。

当然,协议也随着时间而变化。电子邮件需要适应 TCP/IP 和 DNS。如今,协议中加入了验证发件人以阻止垃圾邮件以及加密邮件的功能。但从本质上讲,在互联网上传输邮件的技术基本保持不变。好处是:你可以发送邮件给收件人,而无需知道他们何时何地。巴克先生再也不用去前台取包裹了。

原文: https://hackaday.com/2025/09/17/forgotten-internet-the-story-of-email/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il Dash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andon Skerritt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