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计划的旋翼机着陆器在历经六年前往土星卫星泰坦的旅程后,“将像大型无人机一样飞行”,其网页解释道,将花费三年时间对多个着陆点进行采样,以评估泰坦的宜居性并寻找“生命起源的前兆”。“然而,该项目经历了多次重新规划,影响了成本和进度,导致生命周期成本增加近10亿美元,并延误了两年多,”NASA监察长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监察长报告指出:成本增加和进度延误主要是由于NASA在蜻蜓计划研发初期指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在2019年6月至2023年7月期间进行了四次重新规划。这些重新计划的理由包括新冠疫情、供应链问题、为适应重型运载火箭而做出的改变、预计的资金挑战以及通货膨胀。”但其高于预期的超过 30 亿美元的生命周期成本“将继续占用行星科学部越来越大的总预算”,这意味着蜻蜓计划增加的成本(以及“额外的预算限制”)“导致新前沿[行星科学]任务的发射间隔至少为 12 年,并将危及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国家科学院)十年调查中概述的未来优先事项。”然而,NASA 的一份新闻稿指出,该任务“已完成几个关键的设计、开发和测试里程碑,并有望于 2028 年 7 月发射。”其软件定义无线电已经完成,用于分析土卫六化学成分中“潜在生物相关”化合物的光谱仪部分(以及着陆器的结构和热测试)绝缘材料)。“该任务计划于 2028 年 7 月从美国宇航局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搭载 SpaceX 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发射。”感谢 Slashdot 的长期读者 schwit1 在太空/科学博客“Behind the Black”上发现此新闻。
在 Slashdot 上阅读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