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电影叙事:少即是多(多或少)

Posted on 2025-07-24

在赶看今年的电影积压工作时,我惊喜地 —— 不,更准确地说是不安地—— 发现自己非常喜欢《芭蕾舞女演员》 、 《疾速追杀》 、 《明日边缘》甚至《M3GAN 2.0》等动作片。

每次我都会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观看,记录下它们所有肤浅的人物刻画、情节设计、千篇一律甚至毫无生气的对话,以及任何将“真正的电影”与愚蠢的娱乐区分开来的东西。而每次看完之后(程度不同),我都会觉得这些都不重要;最终的效果就好。

我不想否认,我可能只是个傻瓜,很容易被美丽的人、闪烁的灯光和绚丽的色彩迷住。但我对《侏罗纪世界:重生》和《美国队长:美丽新世界》的评价是“它们真的很棒”,这其实是因为我原谅了剧情上的不足,因为动作场面和整体氛围弥补了这些不足。

但我首先注意到《疾速追杀》有些不同。我仍然不会说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但我确实觉得,肤浅的人物刻画和极其简单的复仇情节——我通常认为这些是动作戏需要克服的弱点——实际上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

我经常听到一些热爱打斗场面和特效的影迷将《疾速追杀》系列电影描述为两者的杰作,但我通常不会刻意去留意这些。我倾向于认为叙事是电影的核心元素,其他一切都服务于其上。而《疾速追杀》的叙事精简到了最熟悉的程度,以至于它确实达到了我认为电影制作者想要营造的神话寓言般的效果。过多地思考约翰·威克的动机,或者他是否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就像大声斥责赫拉克勒斯的功绩不合情理一样。

而《芭蕾舞女演员》最终让我豁然开朗。这部电影我一秒钟也不想看:角色最多也就1.5个维度,复仇情节的核心丝毫没有触动我,孩子身处险境的支线剧情也让我无动于衷,威克和伊芙之间的冲突也毫无亮点,就连安杰丽卡·休斯顿、加布里埃尔·伯恩和伊恩·麦柯肖恩等优秀演员的出演也丝毫没有打动我。然而,我却毫无保留地爱上了这部电影。

后来,我看到一些评论说伊芙几乎没有个性,这与安娜·德·阿玛斯在《007:无暇赴死》中的角色形成了令人失望的对比。安娜·德·阿玛斯的角色立刻就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成为了整部电影的亮点。这正是我理解这部电影的原因:它理解了什么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并准确地认识到需要多少元素才能让故事成功。

安娜·德·阿玛斯在《 007:无暇赴死》中戏份不多;那部电影似乎永远都拍不完,而她的戏份感觉最多也就15分钟?但她个性十足,光芒盖过了所有人,尤其是邦德本人。随着《007:皇家赌场》系列电影的上映,邦德本人也逐渐变得神秘莫测。

但德·阿玛斯几乎出现在《芭蕾舞女演员》的每一个场景中。就像基努·里维斯在《疾速追杀》中一样,她几乎没有任何情感流露,也没有真正表达过任何除了复仇之外的欲望。因此,她的动机从未含糊不清,每次她出现在屏幕上,你都能立刻知道她来这里是为了什么。在最后一幕的大部分时间里,她只是在毫无台词地杀人。

观众认为这部电影败笔的原因显而易见。毕竟,我们几乎可以想象出一些能赋予她更多个性的时刻,一些能增强她复仇故事戏剧性和家族历史细节的场景,或者一些能让最后一幕的所有动作都更具个人色彩的戏剧性节奏。

例如,一个角色的真实身份在最后一幕揭晓,但在伊芙再次孤身一人、独自行动之前,他们几乎没有任何互动。不难想象,电影本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现他们合作或互相对抗,从而逐步揭示伊芙的性格,直至那场令人泪流满面的死亡,或是“让我们放下分歧”的场景,或是“我终于明白你的一切”的场景,或是“你是我需要克服的最后一个障碍”的场景。

事实上,想象这些情节太容易了,以至于把它们放进去反而显得多余。我不认为编剧无法创造出有效、可信、感人的节奏,而只是电影里没有哪个版本比观众脑海中已有的版本更好。

如果这是一个扣人心弦、震撼人心的时刻,就会拖慢节奏,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个场景上。如果这是一个低调而现实的角色节奏,观众就会停下来思考那些被巧妙地模糊处理过的内容。如果是一个能推动剧情发展的简单节奏,就会让一切显得更加肤浅和愚蠢。再说一次,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观众已经想象过一个他们能立即产生共鸣的场景。电影更应该展现一些我们无法想象、意想不到的场景,比如火焰喷射器之战,或者两个刺客互相砸盘子的场景。

从最后一幕威克和伊芙之间的戏份就能看出来,据我所知,这幕戏对剧情没什么贡献,反而分散了节奏。我甚至在剧情发生之前就已经知道了结局,任何反转都会让人觉得只是为了出戏而出廉价的惊喜。在一部充斥着打斗场面和动作场面的电影里,这幕戏是唯一一个让我觉得只是为了满足动作片系列的要求而出现的片段。

我认为休斯顿、伯恩和麦克肖恩的加入也体现了同样的道理。我们知道他们都有出色的表演能力,所以看起来他们似乎没有得到任何发挥空间,或者只是为了片酬(这或许是真的),但我认为事实上,他们只是为了出场而出演。我们的主角和客串主角是故意设在空白的,这些演员并非真正扮演角色。相反,他们被赋予了足够鲜明的人物性格,来展现角色的瞬间。

在我看来,这并非肤浅或无效的叙事,而是一种克制。自从我在这部系列电影中注意到这一点后,我在其他电影中也看到了类似的元素,而且比我预想的更喜欢。

在《明日边缘》中,比尔·帕克斯顿和布莱丹·格里森饰演的角色感觉像是动作片里的刻板印象,但我认为这才是重点。你几乎立刻就能知道他们是谁,以及他们在故事中扮演什么角色。同样地,这部电影也巧妙地运用了时间循环,精确地选择哪些情节需要展现,哪些情节需要隐藏,原因有很多:喜剧效果、时间流逝的悠长感、主角之间的戏剧性反讽,或者是为了展现主角的救赎之路。在每一个案例中,都给人一种感觉,他们利用了观众需要看到的东西,而不是观众脑海中已经看到的东西。

我一直觉得动作片需要一种“脱节”,一种为了精彩的打斗场面、特效和烟火效果而愿意放下怀疑,原谅那些俗套的桥段。这可不是《变形金刚》系列之类的“关掉你的大脑!”那种愚蠢至极的玩笑,而是一种简单而明显的认同,即不同的电影试图表达不同的意思。有时,为了动作和节奏,你必须牺牲深度或复杂性。

所以我很感激能有这样一种看待电影的新视角,我不再认为它总是一种牺牲或失败,有时反而认为它是一种深思熟虑的选择。即便没有别的,它也提醒我们,制作一部电影往往需要多少思考和多少努力。此外,它还能帮助我们摆脱“罪恶快感”的概念,或者至少摆脱那种势利的坚持,认为一部好电影和一部“真正好”的电影之间存在区别。

原文: https://spectrecollie.com/2025/07/14/movie-storytelling-less-is-more-more-less/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nrique Dia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