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纳森·巴雷特本周末在《卫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澳大利亚大公寓相对匮乏的现状,并将其与欧洲人的居住状况进行了对比。我同意他的观点,去年我也有亲身经历。
当克拉拉和我开始找房子时,我们毫不怀疑会买公寓。即使我们更喜欢独立屋,但在像澳大利亚这样房价高得离谱的市场,它们也只是一条死路。你知道,在拜登时代,朋友们因为房价更便宜而搬到纽约这样的地方,情况很糟糕。加拿大、新西兰和加州部分地区的读者可能也深有体会。
我了解到,澳大利亚的“住房存量”(我们通常称之为“住房存量”)绝大多数都是独立屋。我不想深入探讨其中所谓的文化原因(我更倾向于将其视为借口),但城市扩张似乎就像糖果熊和维吉麦酱一样,在澳大利亚各州首府地区根深蒂固。像悉尼北部的查茨伍德(Chatswood)这样的城市化小社区(公寓、公共交通、夜宵和步行区)确实存在,它们的盛行证明了有多少澳大利亚人更倾向于这种生活方式。墨尔本中央商务区也是如此,与悉尼市中心不同,它被允许发展成为一个居住场所,而不仅仅是工作场所。
我和克拉拉在另一个城市化地区找到了一套更大的两居室公寓,真是羡慕我们的运气。但我也深有同感,我们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是丁克族。因为在澳大利亚,更大、适合家庭居住的公寓数量实在太少了。而且正如乔纳森在文章中提到的,这类公寓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需求显然存在。
我们在房屋检查时亲身经历了这一点。即使在墨尔本这样的买方市场(至少我们去年看房时是这样),三居室公寓总是会吸引更多人来看房。你知道这些人都带了谁来吗?他们年幼的孩子!想到要给我和克拉拉准备一个书房和一个独立的在家办公的房间,我几乎感到内疚,因为人们真的需要这些额外的空间来照顾家人。
更大的公寓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它们随处可见,而且比把每两个半个孩子和一只家犬塞进一个离工作地点两小时通勤路程、以汽车为中心的大型开发区要环保得多。即使在新加坡和吉隆坡长大,我们也住着大家庭公寓。我还会去拜访住在政府住房的朋友,他们房间比这里的公寓更多(设计也更好)。真的没有任何理由不住这样的公寓。
真是太多括号了(各种括号、人口统计等等)。建家庭公寓!
作者: Ruben Schade ,悉尼,2025 年 9 月 13 日。
原文: https://rubenerd.com/australian-three-bedroom-apart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