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听过一则银行广告,说你的储蓄账户利息会随着心跳而增加。我觉得这说法很奇怪,也好奇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心跳快,你的钱是不是会更频繁地增加复利?
我猜想其中可能有一些细则,比如说利息每秒复利一次之类的。超过一定频率,利息复利的频率就不那么重要了,而连续复利的本质就是:利息复利的频率如此之高,以至于复利的频率都无关紧要[1]。
那么,你需要多久复利一次,才能让离散复利和连续复利之间的差异变得无关紧要呢?这取决于你认为什么是重要的。你对重要的事情要求越高,离散复利就需要越精细。利率是多少也很重要。以下 Python 函数 [2] 给出了连续复利和每年复利n次(利率为r ,复利原则为P)之间的差异。
def f(P,n,r):返回P *(exp(r)-(1 + r / n)** n)
首先,假设复利频率对一笔100万美元的贷款在一年内产生的差额超过1美元,那么复利频率就很重要。连续利息和按6%的日复利利率计算的差额为5.24美元。如果我们将复利频率提高到每小时,差额为0.22美元,那么我们认为这无关紧要。
当利率上升时,连续复利和离散复利之间的差额也会扩大。如果我们将利率提高三倍至18%,现在的差额是2.21美元,但如果我们每分钟都进行复利,差额就只有0.04美元。
现在,如果我们的要求更高,希望一百万美元的本金利息差额不超过一美分,我们就需要更频繁地复利。在这种情况下,假设利率为18%,每秒复利一次就足够了,这意味着对于任何较低的利率来说,这个频率都足够了。
相关文章
[1] 可以使该陈述严格化,即对于每一个重要定义,即对于每一个公差 ε,都存在一个N ,使得对于所有n > N ,连续复利和n期复利之间的差异小于 ε。
[2] 只要n不是太大,该 Python 函数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在实践中也是如此。n 过大可能会导致数值问题,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讨论。
这篇帖子“随着每一次心跳而增加的兴趣”最先出现在约翰·D·库克 (John D. Cook)身上。
原文: https://www.johndcook.com/blog/2025/07/20/continuous-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