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学》杂志报道,美国宇航局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自2022年开始“窥视遥远的宇宙”以来,“发现了一系列‘小红点’”。它们“在138亿年前的宇宙诞生后的最初十亿年里,有数百个这样的小红点闪耀着光芒,它们如此微小,如此红色,以至于它们无法通过传统的解释来解释。” “直到过去几个月,一幅图像才开始显现。天文学家表示,这些小红点可能是一种全新的天体:一个巨大的明亮炽热的气体球,比太阳系还要大,其驱动力并非核聚变,而是一个黑洞……” 这些天体被一些天文学家称为“黑洞星”,它们可能是星系演化过程中缺失的一环,并有助于解释位于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快速增长。 “过去六个月的重大突破实际上在于,我们意识到可以抛弃之前一直在研究的所有其他模型,”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的天文学家安娜·德·格拉夫说道……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无法将这些点解析成可识别的形状,这意味着它们一定非常小——不到银河系直径的2%。“它们为何在空间上如此紧凑……这一直是个谜,”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凯特琳·凯西说道。要解释它们的亮度,需要密度惊人的恒星群。“我很兴奋,”凯西说道……对于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理论天体物理学家米奇·贝格尔曼来说,这些观测结果证明了这一点。本月早些时候,他和一位同事在arXiv上发表了一篇预印本论文,重新阐述了他和其他人20年前提出的假设“准恒星”的形成场景。他们计算出,第一代恒星在早期宇宙中可能已经发展到巨大的尺寸,而早期宇宙几乎完全由氢构成,氢是恒星的原材料。他们表示,当一颗巨星耗尽燃料时,其核心会坍缩成黑洞,但其外层氢原子密度极高,在爆炸中幸存下来,包裹着新生的黑洞。当黑洞吞噬其外层气体时,整个系统发出光芒,就像一颗比太阳系还大的准恒星。“这就是准恒星外层的作用,它通过向黑洞中推入物质来强制供给黑洞,”贝格尔曼说。鉴于小红点在早期宇宙中如此常见,理论物理学家开始怀疑,这种巨大的气体球阶段是否是黑洞生长和星系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能正在研究一种我们以前未知的黑洞生长新阶段,”德格拉夫说。如果这些红点确实被证实是黑洞恒星,那么这恰恰是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所期待的突破,也是天文学家们梦寐以求的发现。感谢 Slashdot 读者 sciencehabit 分享此消息。
在 Slashdot 上阅读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