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笔记。只有一些厨师的吻,正中目标的读物
再度焦虑[Anu Atluru/Working Theory] – 精彩的关于再次成功压力的文章。拜托,有些人可能会担心这是恶搞,但我在科技行业中亲眼目睹了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情况是:(a) 重复创业者担心下一家公司会失败,证明他们最初的成功只是侥幸;(b) 一些年轻人毕业后加入了一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创业公司,一旦公司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他们就会担心自己再也找不到下一家了。正如 Anu 所写,
冒名顶替综合症备受关注,但再次焦虑才是其残酷的陪衬:并非害怕自己是个骗子,而是害怕自己是真诚的,却可能无法证明这一点。归因的不同对主导心理至关重要:冒名顶替者担心过去的成功是运气;而再次焦虑者则相信是技巧,但又担心自己无法随心所欲地再次运用技巧。
无论哪种方式,都要关注别人的想法。
紫外线灾难:人工智能即将使公共互联网变得毫无用处[Philip Rosedale/Philip’s Newsletter] – 你可能以为这篇文章是关于商业模式激励机制,将优质内容推到付费墙后面,或者完全抑制其创作,但它实际上是关于信任和恶意人工智能内容(欺诈、粗制滥造等)。Philip 认为,这类内容的数量将非常庞大,以至于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网络本身的架构。他的总结段落如下:
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用信息淹没互联网,使其在许多任务中变得毫无用处。在一个充满打字速度比我们快1000倍的人工智能代理的世界里,要将规模扩大到数十亿,意味着我们老化的互联网架构将面临彻底的变革。我们将不得不关闭匿名公共服务,用通道取代地址——或者用图的语言来说——用边取代节点。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动荡,所以系好安全带,找一些好书在停机期间阅读。
硅谷礼仪[Angelo/Parallel Lines] – 这篇文章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硅谷礼仪及其规范的历史,非常有趣。我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保留社区的美好特质,同时重新审视我们是如何无意(或有意)地制造障碍的。
成就《纽约客》的编辑之争[吉尔·莱波雷/《纽约客》] – 如果你不像我一样对写作/创意流程很了解,可以跳过此书。但如果你对写作/创意流程很了解,这本书将带你了解《纽约客》的编辑理念历史,以及它是如何与签约作者产生冲突(或帮助)的。
家得宝价值 200 亿美元的秘密花园内幕[本·科恩/华尔街日报] – 家得宝不仅仅储存鲜花和植物,还与种植者密切合作,决定种植什么、优化哪些遗传属性,以及最终将什么推向市场。
为了找到这些植物,家得宝在美国九个气候区运营着25个试验花园,并在各种条件下进行田间研究。毕竟,在新墨西哥州茁壮成长的植物在新泽西州未必能存活。出于安全考虑,一些实验花园被隐藏在玉米地里或后院驴栏里,在植物被选中并申请专利之前,它们被安置在秘密农场里,受到保护。
求职欺诈现状综述[Matt Hoffman/M13] – 人工智能正在彻底改变招聘行业——法学硕士如今可以润色简历、生成完美的回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自己创建候选人。风险投资公司 M13 的人才合伙人 Matt Hoffman 介绍了一些早期数据,并分析了人工智能如何成为真正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