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搞英语 → 看世界

翻译英文优质信息和名人推特

Menu
  • 首页
  • 作者列表
  • 独立博客
  • 专业媒体
  • 名人推特
  • 邮件列表
  • 关于本站
Menu

旅游的乐趣

Posted on 2025-08-16
open?token=eyJtIjoiPDIwMjUwODE2MDY0NjQ1L

在亚洲旅行时发现自己,是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转发了这封邮件? 点击此处订阅以获取更多信息
https%3A%2F%2Fbucketeer-e05bbc84-baa3-43

旅游的乐趣

在亚洲旅行时发现自己,是的

艾德·韦斯特
8月16日
https%3A%2F%2Fbucketeer-e05bbc84-baa3-43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Note

在应用程序中阅读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

我记忆犹新,深夜里和父母、弟弟坐在出租车里,半睡半醒地从机场回来。我们离家很久了,我甚至不知道去了哪里。随着周围的环境越来越熟悉,越来越接近那个叫做家的美好,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安心。这或许是我最深刻的假期记忆。

旅行是对记忆的投资;相比熟悉的环境,新的、有时令人不安的环境更容易被我们的大脑记住,而熟悉的环境在以后的生活中会非常有价值,因为即使我们当时并不特别放松,也会深情地回忆起这些时刻。这至少是我们两次带孩子们去冒险和陌生的假期的原因之一,最近一次是去斯里兰卡,尽管我们的收入水平不足以真正负担得起这样的假期(以后再也不会去了)。显然,这只是个借口——我们自私地想自己去。他们宁愿在多塞特待一周,但孩子们,对不起了,这是爸爸度过中年危机最无害的方式,所以我们要去亚洲背包旅行了。

《历史的错误一面》是一份由读者支持的出版物。如需接收新文章并支持我的工作,请考虑成为免费或付费订阅者。

升级至付费
https%3A%2F%2Fsubstack-post-media.s3.ama

我喜欢旅行,尽管我不太喜欢那种最实用的出行方式。封锁期间,我萌生了想去更多世界看看的强烈愿望;每天晚上,我哄儿子睡觉,几个星期以来,我几乎没离开过我的邮编区。我们会看着他床头的巨幅地图,聊聊某个国家的情况。每天晚上,我都会想起所有我想去的遥远地方,以及我拥有的是多么的匮乏:十几岁二十出头的时候,我太神经质了;之后,我又太穷了。过去四年,我的旅行次数可能比之前四十年还多,在后疫情时代的躁动不安中,我远非孤单一人。

尽管国际上普遍存在悲观情绪,但全球旅行人数仍在持续增长, 去年已恢复至新冠疫情前的水平,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疫情前的水平。现代旅游业真正发源于南欧,最初由深受古典文化熏陶的英国贵族游历于此,如今南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欢迎。越南等亚洲国家也有望创下旅游人数新高。

随着旅行越来越受欢迎,反对它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几年前,艾格尼丝·卡拉德(Agnes Callard)就曾有力地反对旅行,她引用了一些历史上最讨厌旅行的人的话,其中包括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Fernando Pessoa) ,他在《不安之书》(Book of Disquiet)中写道 那就是:“我厌恶新的生活方式和陌生的地方……旅行的想法让我感到恶心……啊,让那些不存在的人去旅行吧!……旅行是为那些无法感受的人准备的……只有极度缺乏想象力的人,才有必要四处走动去感受。”

如今许多人都会同意这一点,卡拉德写道:“如果你倾向于将此视为逆向思维,不妨将思考的对象从自己的旅行转移到他人的旅行上。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人们往往会避开‘旅游式’的活动。‘旅游’指的是当其他人在旅行时,我们所说的旅行。而且,尽管人们喜欢谈论他们的旅行,但我们中很少有人喜欢倾听。这种谈论类似于学术写作和梦境报告:这种沟通方式更多地受生产者而非消费者需求的驱动。”

她指出了旅行者和游客之间的区别,并引用了学术书籍 主人和客人 该词条将后者定义为“一个暂时有闲暇的人,为了体验变化而自愿离开家乡前往一个地方。”卡拉德指出,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只是幻想。

例如,十年前我在阿布扎比时,参加了猎鹰医院的导览游。我拍了一张猎鹰停在我手臂上的照片。我对猎鹰训练或猎鹰不感兴趣,而且普遍不喜欢与非人类动物接触。但猎鹰医院正好解答了‘在阿布扎比做什么?’这个问题,所以我去了。

关于旅游,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已经知道回来时会是什么样子。度假不像移民到国外,也不像考上大学,也不像开始一份新工作,更不像坠入爱河。我们踏上这些旅程时,就像走进隧道,不知道走出隧道时会变成什么样子,心中充满着忐忑。旅行者出发时,满怀信心地相信,回来时她的基本兴趣、政治信仰和生活安排都会和从前一样。旅行就像回旋镖,它会把你带回到出发的地方。

这或许没错。评论家威尔·索尔菲亚克指出:“ 人们旅行不是为了了解一个国家,而是为了重温他们从当地文化中汲取的文化基因。所以他们去巴黎是为了浪漫和奢华,去印度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清贫。” 旅游就像买入一个梦,一个英国尚未充分挖掘的幻想,我个人更乐于成为一名游客,而不是旅行者。

我钦佩盎格鲁精神,那种驱动着英国人从16世纪到20世纪的冒险精神和好奇心,在帕特里克·奥布莱恩小说中的斯蒂芬·马图林身上得到了体现——永远探索,永远学习,永远分类。这样的人仍然存在: 爱丽丝·埃文斯全身心投入到异国文化中,亲眼目睹了他们的残酷残酷。我个人做不到这一点;我太神经质了,会把时间都花在担心自己会不会感染狂犬病上。

https%3A%2F%2Fsubstack-post-media.s3.ama

近年来, 西班牙爆发了反旅游抗议活动,尤其是在游客泛滥的巴塞罗那。考虑到Airbnb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这可以理解,尽管我觉得“游客回家”这句话挺有意思——游客本来就应该回家。

人们通常出于反资产阶级和反绅士化的传统而反对旅游。 这是一种地位的竞争。当然,大众旅游确实会破坏它所钟爱的事物,其中或许包括环境。气候抗议活动主要由乘坐飞机出行的社会阶层主导,这并非巧合。当环保人士要求推迟审判,以免毁掉一次印度之旅时,这恰恰体现了我们对这类旅行爱好者最愤世嫉俗的想法。

旅行也招致怨恨,因为它是一种地位游戏。这可以追溯到15世纪,当时国际丝绸商人格雷戈里奥·达蒂曾评论道:“一个佛罗伦萨人,如果不是商人,没有周游世界,没有见过异国他乡的民族,也没有带着财富回到佛罗伦萨,那么他/她将得不到任何尊重。”

同样,卡拉德引用了塞缪尔·约翰逊对詹姆斯·博斯韦尔的建议,即他应该访问中国,因为这将为他的孩子们带来声望:“他们会焕发出光彩。他们会一直被视为一位曾去过中国长城的人的孩子。”

如今依然如此,这也是为什么任何旅游体验都会被无处不在的智能手机所主导的原因之一。地位竞争无疑是大多数人在Instagram上发布外国旅行照片的原因——为了炫耀,让别人嫉妒,让自己感觉更糟。我当然也是这么做的。当然,没人真的感兴趣,就像他们没兴趣听朋友们讲述间隔年东南亚的故事一样。

https%3A%2F%2Fsubstack-post-media.s3.ama

旅行也与一种本质上相当空虚的内省联系在一起。这似乎有些不公平,也是一种普遍的刻板印象——但愿我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但你遇到的那些长期“旅行”的人往往显得有些平淡无奇。或许,乏味的人更有可能环游世界,是因为他们觉得必须用经验武装自己,又或许,在激烈的竞争中,他们的思维变得迟钝,因为他们没有锻炼自己的脑力。

至少在埃隆时代的推特上,这种新仇恨的另一个原因是,旅行变得更加女性化。 这种趋势有很多可能的解释,其中之一是回忆录和电影《美食、祈祷和恋爱》的流行,尽管更高的安全性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爱丽丝·埃文斯当然也这么认为,并指出了智能手机的关键作用。

旅行和智能手机的另一个共同点是,它们可能进一步加剧生育率的下降趋势。旅行不利于生育,因为这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相容的;尽管有些勇敢的人会尝试带着学龄前的孩子徒步穿越安第斯山脉,但我的个人经验是,带着年幼的孩子出国旅行往往得不偿失。旅行的渴望反映了一种焦虑,即渴望在短暂的人生中最大化体验,而很多人觉得,如果走廊里放着婴儿车,这种体验是不可能实现的。我听说过一些男人为了旅行和“发现自我”而放弃了稳定的感情和养家糊口的前景,而我怀疑他们已经三十多岁了,而那时他们已经没有太多值得探索的地方了。

现在我们的孩子已经到了上中学的年龄,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事实上,他们更像是一起旅行的旅伴,可以和我们分享各种奇异的经历:观看大象群、在从康提到埃拉的火车上闲逛、或者把小海龟放归印度洋;无论如何,你可能必须在场。

https%3A%2F%2Fsubstack-post-media.s3.ama

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我渴望去看看;我很想去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甚至坐坐西伯利亚大铁路,虽然感觉俄罗斯短期内不太可能实现。同样,我也想坐火车从德黑兰去设拉子和波斯波利斯。

未来或许还有时间,现在开始永远不会太晚。塞缪尔·约翰逊直到六十多岁才离开英国,先是去了赫布里底群岛,两年后又去了法国。他以典型的保守党风格总结道:“在法国,我的收获是学会了更加满足于自己的国家。”

这种感觉很普遍。尽管看到了豹子和鳄鱼,也感受到了斯里兰卡人的友善和热情,但我们的孩子们似乎在假期结束后对自己的国家更加满意了。假期过后,最小的孩子幻想着和祖父母一起在汉普斯特德荒野漫步。老二渴望吃到清淡的英国食物。老大只想在阳光下休息片刻。他们都盼望着见到朋友们。或许,像我小时候一样,他们最难忘的,还是回家的时光。

抵达伦敦后的第二天早上,我去了附近的Sainsbury’s超市;不到五分钟,就有两个人因为稍微靠近我的私人空间而道歉。回到英国真好。

《历史的错误一面》是一份由读者支持的出版物。如需接收新文章并支持我的工作,请考虑成为免费或付费订阅者。

升级至付费

您目前是《历史的错误一面》的免费订阅者。如需完整体验, 请升级订阅。

升级至付费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喜欢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Luci评论
https%3A%2F%2Fsubstack.com%2Ficon%2FNote重新堆叠

© 2025艾德·韦斯特
加州旧金山市市场街 548 号 PMB 72296 邮编 94104
取消订阅

获取应用程序 动笔

open?token=eyJtIjoiPDIwMjUwODE2MDY0NjQ1LeJxEkEuu4yAQRVcTZm0VX9sD1mJhuKRR2xDxSeTd

原文: https://www.inoreader.com/article/3a9c6e7704689b51

本站文章系自动翻译,站长会周期检查,如果有不当内容,请点此留言,非常感谢。
  • Abhinav
  • Abigail Pain
  • Adam Fortuna
  • Alberto Gallego
  • Alex Wlchan
  • Answer.AI
  • Arne Bahlo
  • Ben Carlson
  • Ben Kuhn
  • Bert Hubert
  • Big Technology
  • Bits about Money
  • Brian Krebs
  • ByteByteGo
  • Chip Huyen
  • Chips and Cheese
  • Christopher Butler
  • Colin Percival
  • Cool Infographics
  • Dan Sinker
  • David Walsh
  • Dmitry Dolzhenko
  • Dustin Curtis
  • eighty twenty
  • Elad Gil
  • Ellie Huxtable
  • Ethan Dalool
  • Ethan Marcotte
  • Exponential View
  • FAIL Blog
  • Founder Weekly
  • Geoffrey Huntley
  • Geoffrey Litt
  • Greg Mankiw
  • HeardThat Blog
  • Henrique Dias
  • Herman Martinus
  • Hypercritical
  • IEEE Spectrum
  • Investment Talk
  • Jaz
  • Jeff Geerling
  • Jonas Hietala
  • Josh Comeau
  • Lenny Rachitsky
  • Li Haoyi
  • Liz Danzico
  • Lou Plummer
  • Luke Wroblewski
  • Maggie Appleton
  • Matt Baer
  • Matt Stoller
  • Matthias Endler
  • Mert Bulan
  • Mind Matters
  • Mostly metrics
  • Naval Ravikant
  • News Letter
  • NextDraft
  • Non_Interactive
  • Not Boring
  • One Useful Thing
  • Phil Eaton
  • Product Market Fit
  • Readwise
  • ReedyBear
  • Robert Heaton
  • Rohit Patel
  • Ruben Schade
  • Sage Economics
  • Sam Altman
  • Sam Rose
  • selfh.st
  • Shtetl-Optimized
  • Simon schreibt
  • Slashdot
  • Small Good Things
  • Steph Ango
  • Stephen Wolfram
  • Steve Blank
  • Taylor Troesh
  • Telegram Blog
  • The Macro Compass
  • The Pomp Letter
  • thesephist
  • Thinking Deep & Wide
  • Tim Kellogg
  • Understanding AI
  • Wes Kao
  • 英文媒体
  • 英文推特
  • 英文独立博客
©2025 搞英语 → 看世界 | Design: Newspaperly WordPress Theme